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追求卓越:“观战”不如“实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9:29 中国质量报

  “这次培训内容很充实,感觉不错。”

  “之前我们企业就一直很注重质量管理,现在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做比照,我们的方向更明确了。”

  3月19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举办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
标准培训班。来自12个省市的40多名培训人员纷纷表示对培训内容很感兴趣。但其中也不乏担忧之音:“以前我们国家也颁布过类似的质量管理标准,一开始大伙都是蜂拥而上、热情很高,但不久就觉得没啥意思而一哄而散。不知这次推行卓越会不会又这样。”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参加培训的企业负责人有,包括一些专家也注意到这股学习热情背后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能否长期深入地推行,成为企业自我完善、不断进步的标杆,也是我们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莫以小机构运作大质量

  “该来的没来。”这虽然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起草人之一、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韩福荣的一句玩笑话,却也道出了他对于这次培训人员组成的感受。

  记者也特意留心了培训人员登记表,发现培训人员基本上来自各企业的品质部或企业管理部,企业高层领导几乎没有。

  “想靠小机构来运作大质量有较大困难。”韩教授如是说。

  “企业领导在推行质量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企业学习和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参加此次培训的山东德州德龙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部主任张树森告诉记者。

  的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强调的不单是产品质量、过程质量,而是更注重经营效果这一“大质量”概念。推行“大质量”仅仅依靠品质部的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它离不开企业管理决策层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重视。

  张树森告诉记者,德龙高层对“卓越绩效”的推行也十分支持,领导亲自选派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并认真听取他们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汇报;再由外出考察归来的同志向各个管理层传达、讲述学习所得,以达到全员理念的统一;同时邀请山东机械工业管理协会的有关专家到企业讲课,协助企业管理部门搞好与省、厅机关的沟通工作等。

  江苏泰隆减速机械集团公司质管科科长陈冬红指出,有的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缺乏重视,只是口头上支持抓质量管理,具体运行却很少过问,甚至少数企业就只是为拿到奖项而搞一锤子买卖,这对于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韩教授呼吁一些企业的领导层尽快转变态度,由“观战者”回归“实战者”本位。勿以评奖论卓越

  记者在培训班间隙与企业培训人员聊天时发现,《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颁布后,许多企业已经将其作为评选质量管理先进的最新标准。对此,韩教授提醒大家,评奖只是一种激励手段,决不是最终目的,得奖企业毕竟是少数,我们的目的在于给企业管理者提供进行自评的“检查表”、衡量组织在质量征途上所处位置的“测量器”、指明组织奋斗目标的“方向盘”。所谓卓越,不一定要完美无缺,重在超越自己。

  如何使《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真正发挥作用,韩教授分别从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几方面提出整改措施。首先,企业自身要摆正心态。一方面,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使之成为检验和引导企业实现高效管理的参照;另一方面,企业应立即摒弃单纯为得奖而得奖的浮躁心态,踏踏实实将这一标准融入、贯彻到企业的管理和文化中。

  其次,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要对质量奖的评选实行规范管理,倡导各省市在评奖时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去年深圳评选质量奖时就只评出一个企业,韩教授对这种宁缺毋滥的评奖原则很赞赏,他说:“追求数量往往约束质量。在两者选其一时,我们肯定要先保证质量。毕竟,评奖是为了得到示范效应而非轰动效应。”为保证评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健全评审人员准入制度。所有的评审员、咨询师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操作程序实现高度透明化,健全评奖监督机制,以防潜规则的干扰。再次,要倡导动态的评审标准。“卓越绩效”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范畴,它衡量的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成熟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评选“卓越”,应随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韩教授提议实行对得奖企业每隔两年进行复评的制度。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管理模板常保新鲜,而且能使已经获奖的企业打消一劳永逸的念头,产生危机感,不断改进管理。

  据悉,国家这次推行卓越绩效十分慎重,吸取了以前评选质量奖的经验,决定先挑选数百家名优企业搞“试点”,如果效果好,再以“典型示范”的形式向全国企业推广。忌借“卓越”之名行营利之实

  现在,有关《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学习班、培训班很多,这就引发了潜在的新问题。第一,这些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未必能达到良好的宣传学习效果;第二,现在市面上的培训班有一种不好的趋势,即什么火搞什么,什么赚钱搞什么,单纯追逐效益,卓越绩效培训是否也不能免俗?陈冬红认为,众多形形色色的培训班中,不排除有些管理咨询公司借“卓越”之名行营利之实,参加培训班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应选择由国家权威机构组织举办的正规培训班。

  对于此次中机质协举办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培训班,众企业还是很满意的。张树森表示,办培训班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培训费稍微贵点,但这钱花得值。

  同时,不少企业也对培训班提出建议和要求,如培训师应进一步加强讲课内容的针对性以及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多讲一些案例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等等。韩教授还提议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培训班组织者的资格管理制度和培训师的资格准入制度,以确保高质量的培训效果。

  追求卓越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企业、有关部门在大力推广《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同时,还是应该稍微放缓脚步,力求踏踏实实地将质量管理进行“到家”!

  作者:实习生 于 婕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