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油价上调倒逼中国定价机制改革 发改委两难(03-28 07:5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7:55 中国消费网

  国家发改委的一纸调价令使得已经是暗流涌动的成品油市场再次掀起波澜。

  自3月23日起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进行调整,汽油出厂价和批发中准价均上调300元/吨,上涨幅度为8%,零售价格同比调整,柴油及化肥用重油价格不调。以北京为例,零售中准价从4260元/吨调整为4560元/吨,涨幅为7.04%。

  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透露,一份关于成品油价格体制的改革方案正在制定当中,预计年底前出台。而发改委在今后的调价中也将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并通过提高调价次数和幅度来缓解供需矛盾。

  中石化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此次调价与预期上调幅度相比偏低。调整后,国内炼厂汽油出厂价仍比国际汽油到岸完税价低980元/吨,汽油批发价比国际到岸完税价低460元/吨。而占成品油总产量60%以上的柴油价格没有调整。

  中信证券行业分析师殷孝东表示,本次成品油上调部分缓解炼厂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带的来压力。但由于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到位,4月国内炼厂仍可能面临压力。

  来自社会舆论依然是对不断上涨的油价诟病不断:两大垄断集团在享受垄断带来的利益时,应当履行其社会责任。在目前的高油价之下,应该为平抑油价做出一点贡献。而不是通过调价将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来自慧聪石油网站调查显示,有75%的人认为目前国内油价过高。

  这使得作为决策者的国家发改委处在两难境地。一方面要根据市场来调整油价,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当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时间滞后,与国际脱轨,无法真实反映市场需求,这是造成国内油品市场供需双方矛盾的直接原因。”业内专家分析。

  此次调价引发的争论是,如何加快油品定价机制改革,实现价格市场化,真实反映国内油品需求状况。

  3月17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达到每桶55.55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使得国内两大集团的炼油部分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炼油企业毛利率仅为3%-4%,而亚太地区一般为14%-15%。这也成为两大集团要求提价的理由。

  早在3月初,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已经就成品油价格上调一事上报发改委。中石化更是于3月10日下发《关于做好当前经营工作有关要求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分公司要坚决停止对社会批发单位的柴油销售,从紧控制对社会加油站的柴油销售,严禁大单销售,试图通过控制油源,抬高零售价格,督促发改委调价。

  但从提价的结果看,两大集团并没有一次到位。油和航空煤油上调幅度均低于国际成品油价格上涨幅度。新加坡95#汽油3月前半个月的平均价格比2004年12月上涨1020元人民币/吨,航空煤油上涨1118元人民币/吨,因此国内汽油和航空煤油上调幅度远低于国际涨幅,并不足以缓解炼油的压力。

  而占成品油总产量60%以上的柴油价格没有调整,这使得成品油均价仅上涨5.1%,低于同期原油涨幅。中信证券行业分析师殷孝东告诉《财经时报》,“此次柴油价格没有调整是基于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保护。而柴油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差幅度不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缺乏定价权,实施一步到位的国际油价机制并不符合国情。而此次调价则可以看做是发改委在油价机制改革方面的一次尝试:小幅调价为下次调价留下巨大的调整空间。如果一味跟进国际油价,一旦油价出现大幅波动,反而对整个市场不利。

  体制弊端

  天相投资公司行业分析师田冬宇告诉《财经时报》,现行的国内油品定价体制始于2001年,当时国际油价稳定在20美元以下,中国从国际上进口原油也并不多,因此,国内油价受国际油价的影响比较小,整体价格走势保持了相对稳定。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油价持续高走,波动剧烈。“尤其是进入2004年,美元贬值,对冲基金的炒作,国际原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这种定价机制已经不能正确反映国内石油的供求需要。”他介绍说。

  而该机制显露的弊端也越发的明显。山东燕宇石油化工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根据中石化、中石油在市场中的行为,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国内调价的时机,而在做出价格预期后,就能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囤积,从而谋利。记者了解,这种利用定价机制滞后性开展投机,在个体经营者中不占少数。

  按照我国目前的定价机制,当纽约、新加坡、伦敦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当月波动幅度超过8%时,国家发改委就会在下个月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

  本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是继去年8月后的首次调整,时间滞后达到半年之久。与上一次调价相比,成品油价波动早就超过8%,截至3月21日,汽柴油价格的综合变化幅度更是直逼60%。

  业内专家表示,之所以近半年没有涨价是考虑到高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人们的承受能力。2004年第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高达每桶55美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并没有随之上调。

  由于油价调整的滞后性,国内的企业可以通过上个月的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油价进行预判,如果在过去一个月内的国际油价高,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国内油价也会很高。相反,如果国际油价走低,那么下一步国内油价也会调低,买进就会面临低价风险。价格越高的时候,企业会加紧买进;油价下跌的时候,反而不敢买进。这就导致了中国石化企业“买涨不买跌”的非市场行为的产生。

  这种定价体制不能与国际油价接轨,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的变化,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原油供需变化,消费结构变化,更无法将中国石油市场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回国际市场。相反,这种变化却往往被国际市场事先所预期,从而成为国际油市风险溢价的承担者。这也使国内原油进口陷入“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怪圈。

  改革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调价选择的时机十分恰当,一方面国际油价已经升至顶峰,且有下跌趋势。此次调价并没有按照定价机制的规定,一次盯紧国际价格,一步到位。为后市的调整预留空间。也可看做是一种改革的尝试。

  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国家已经认识到现行定价机制的弊端,目前正在商讨改革议案。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油品定价机制已成为参与方案草拟的专家学者的共识。

  “但这种改革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从长期来看,由市场定价是国际石油大环境决定的。但是目前还是倾向于改良的方案。发改委可能将加大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时间和频率,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实行定期调整。”他介绍。

  记者了解到,发改委的构想是通过半年的调整,使得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同步,从而为下一步的市场化方案奠定基础。(编辑:李旭波)

  作者:财经时报姜雷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