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没病看出病 全因带菌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 08:55 中国质量报

  由于牙科器械、注射器等的不洁使用,令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染上乙肝甚至艾滋病病毒的严重事实,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于医院内镜(如腹腔镜、膀胱镜、胃肠镜等)使用时清洗消毒质量不达标,进而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广大患者也不明就里。

  日前,贵州省卫生厅对该省省直医院内镜的抽检结果似乎给出了答案,同时也平添了
人们的一份担心,该抽检结果显示:内镜消毒灭菌效果150例,近三成不合格;胃肠镜注水合格率仅11%,也就是说几乎有九成不合格。

  贵阳市某医院感染科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实际情况远比抽检结果还要严重得多。因为卫生厅抽查的是省直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要规范一些,而在一些市县医院,有关内镜的清洗消毒制度形同虚设,对就诊者健康的漠视,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他说,有的医院只有一条胃镜,每天少则要给几个病人检查,多则要给十几个病人使用,多数情况下清洗消毒的时间都达不到规定。而有的医院为了节约经费,根本没有设置标准的条式消毒槽(四槽或五槽),使用的也是违反规定的低效消毒液,由于内镜诊治的对象多半是门诊病人,随看随走,即便造成了院内感染,病人也浑然不知,更无从投诉。

  记者对贵州省黔南州某医院胃镜室一位医生的采访,印证了上述说法。这位医生对记者说,尽管对胃镜的清洗消毒是按规范程序操作的,但每次质量是否达标难以肯定,如果我的亲人中有人患了胃病,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让他做胃镜检查的,因为这可能会增大乙肝、艾滋病病毒等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几率。这位医生还透露,自己所在的医院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消毒后的胃镜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

  据了解,有关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早在去年4月,卫生部就向全国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印发了关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的通知,并于2004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该《规范》不仅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明确提出了基本要求,还对软式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步骤、方法、要点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做了详细规定,然而,各级医院的执行情况却何以至此呢?

  一位在医院工作多年、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工作者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他说,一是医院对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强调消毒只会增加医院的投入而没有收益。二是有的医院的内镜诊疗压根没有分室进行,室内清洁污染不分区,造成相互污染。三是医院基本消毒设施不全,所用消毒剂浓度不达标;四是内镜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缺乏基本技能训练,导致清洗消毒质量达不到标准;五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对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实施监管。

  据悉,贵州省卫生监督部门将对不合格医院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医院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开展内镜诊疗工作,并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罚。同时,还要求各医院务必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作者:本报记者刘艳 欧阳维民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