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中国企业应回头“补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8:54 中国质量报

  练好基本功

  在记者向孙静教授说明采访意图后,孙教授就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硬伤,即质量管理精细化不足,技术积淀不够。她指出,在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国门的20年间,我们大量引进国外的设备、软件,甚至直接聘用国际管理人才,应该说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方面做得不错。但是有些东西在短期是引进不来的。她还举了个例子,北京
某公司引进了松下全套的生产线,产品是生产出来了,却不知如何检测质量等级,导致出售同样的产品,松下可以卖到3000元,而该厂家只卖到1000元。这2000元的差距何在?一言以蔽之:技术积淀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

  孙教授列举了由此所导致的两种中外企业对比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概念引入”和“实际掌握”的对比。孙教授认为,中国企业在“概念引入”上比起国外同行并不逊色。例如,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但培训的结果却不如国外企业,常常是知道了计算步骤和公式,却不知其理论基础是什么,因此换一个环境就不知所措了。可见术语层面的问题好解决,关键是如何进行实际层面的操作。要知道,概念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中,“if”条件略有不足,就无法实现操作。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态度的对比。中国企业不喜欢聘用应届毕业生,而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与之不同,国外企业并不排斥应届毕业生,反而会因为学生可塑性强、接受新事物快而爱聘用学生。产生这种差别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的知识储备是个人所有,国外企业的知识储备则是企业所有,国外企业的管理制度很健全,它交给员工的工作是模板式的,员工只需进行“填空”工作,不存在个人掌握独家技术的问题。而中国企业仍停留在依靠个人技术或个人才能的阶段。控制不可缺

  孙教授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企业跨越了统计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收集分析产品、工艺、体系的相关数据,判断管理过程能力和质量水平,从而对原有质量体系加以调整。)这一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阶段。质量管理有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我国从解放初期到1978年处于质量检验阶段,1979年略过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直接跳至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一跳,就使得中国企业基本功不牢靠。

  地基没有夯实,立于其上的大厦也难保牢固。孙教授将缺乏内功的中国企业形象地比做薄冰上的行走者。她不无担心地提醒中国的企业家,中国企业即将面临未来市场的大洗牌,十年前,企业的销售战略排在第一位,而今天,内部管理水平即广义上的质量管理水平成为取胜至关重要的法宝。落下的一课一定要补上!

  孙教授还说,日美贸易也曾忽略统计质量工作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它们及时进行了所谓“统计质量控制的复兴”工作,为现在的迅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天,中国也面临同样的、甚至更严重的窘境,中国的企业家是否也应发起一场“统计质量控制的兴起(根本谈不上复兴)”运动呢?

  作者:实习生 于婕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