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手机短信服务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手机短信也日渐成为百姓新宠。然而,短信中有一些陷阱,很多老用户也会“中招”,实属防不胜防。
记者从广东省、广州市消委会了解到,目前短信服务提供商在经营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对电信用户的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
请神容易送神难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对于手机短信而言,常常是不请自来。很多消费者发现,“霸王短信”经常入侵自己的手机。明明没有定制任何短消息,可是手机上总是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
对于这样的短信,很多用户以为将之简单删除之后就万事大吉了,然而,事隔数天甚至数月之后才发现自己手机的话费正在偷偷流失。
最近,张先生气愤难平:去年他在一家网站注册时填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成为了其用户,谁知就莫名其妙定制了短信,而且怎么也甩不掉——多次注销后依然收费。
张先生说:“当我想要取消时,就打电话过去,可他们提供的服务电话一直都占线。好不容易打通了电话,却转接来转接去,反正就是不会轻易给你答复,我可知道了什么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不少消费者还反映,虽然短信服务的基本费用为每接收一条短消息收取0.1元,但诸如订阅新闻、参与有奖问答等服务却各有各的收费标准,有的甚至远远高于基本收费,而经营者却未能将各种短信服务收费标准明确清楚地告知用户。
另外,互联网上一些网站的短信资费名目繁多,让人雾里看花;手机费用清单上的收费项目,也难以让人一目了然。
短信维权成本太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认为,收费陷阱和恶意收费,其实是强制交易或利用不当合同进行欺诈。
他说,如果协议本身不明确(包括内容不明确和订约程序不明确),消费者可依法提出协议无效或选择撤销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解决结果多半就是退钱。
然而在多数情况下,由于金额不大,多数消费者对“短信陷阱”都不愿深究。很多用户一来没时间,二来弄不懂,三来怕麻烦。“那些5块、10块的服务费,你要是去折腾还不止费这么点钱。”投诉者罗先生说。然而,很多信息服务提供商就是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态,不择手段地榨取钱财。
广州市消委会人士称,在电信消费领域,消费者既无技术手段,又无检测知识,在维权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不少消费者都会选择“吃哑巴亏”,只有一部分会拨打“12315”,但是通过这种途径解决仍然不是很有效。
有关专家提醒说,消费者还是应加强维权意识,该投诉的就要投诉,不能助长不法信息服务商的气焰;其次是要预防,不要轻易开通一些网络服务;同时,也要知道一些简易的取消定制的方法。
短信服务应严格准入制度
当前,手机短信服务方兴未艾,发展迅猛,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还未建立起严格的规范与秩序。
广东省消委会投诉部负责人认为,如果不规范手机短信市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更重要的是将影响正在蓬勃发展的短信服务市场,这对我国电信业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他认为,网络运营商首先应该负起监管责任。“部分内容服务商坑蒙拐骗的行为是在网络运营商架设的网络上进行的,网络运营商至少存在着监督和约束责任。这就好比是修好了高速公路后,不能对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违章放任自流。”
这位负责人表示,网络运营商对内容服务商至少负有两个方面的监管责任:服务资质的审查和管理方式的指导。而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是规范当前手机短信服务市场的当务之急。(编辑:盛秀华)
作者:南方日报刘茜 李月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