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寄来的种植技术严格播种,结果一棵苗未出。”
最近,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维权办相继收到了多起农村消费者对邮购假冒伪劣种子、苗木的投诉。
近年来,邮购欺诈花样翻新,屡禁不绝。邮购欺诈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报刊宣传、
短信中奖、网上订购等;品种范围从种苗、药材到手机、笔记本电脑、学习机、书籍等等;侵权内容有实物与宣传不符、“三无”产品、余款不退或者根本不发货等。记者同时了解到,这些投诉有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投诉的消费者分布范围广,既有从甘肃到广西的几乎整个西部农村,又有大中城市;既有文化水平低的农民,也有退休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其中又以农村为重灾区。仅2004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维权办公室受理的邮购假冒伪劣种子的投诉就达96件。
二是戴高帽,搭名车。被投诉单位多冠以“中国”、“北京”、“大学”、“科学院”等知名度高、可信度高的名号。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也成了这些公司的新幌子,“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引导广大城乡朋友科学致富”的口号响当当。这些牌子对心地善良而又信息闭塞的农民有很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而且这些邮购信息发布的渠道不是原来的小广告,而是正规的报刊、网站,又令部分消费者对其真实性深信不疑。
三是消费维权通道不畅。从维权实践看,限于消费者文化水平、投诉成本、维权意识和维权渠道所限,一直存在着投诉率低和解决率低的问题。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维权网络调查统计表明,农村消费者权益受损后采取维权行为的占被侵权总数的不足10%。并且,对边远山区的消费者来说,投诉维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甘肃一贫困山区消费者,为打电话催寄花旗参苗,每次都要坐车近30公里。
为此,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被大牌子、高帽子打了眼,对“天上掉的馅饼”动了心。只有冷静分析,理性选择,理性消费,才会走向成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惜纯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