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了,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忧患意识、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昨天上午,在按惯例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以这样的话开场。
这是他在本次两会至少第四次提到“忧患意识”这个词。
在报告起草之初,温家宝明确要求起草组,报告要增强国人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并交代“一定要将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的问题也表达出来”。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们果然见到了“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戒骄戒躁,励精图治,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表述。
第三次是3月6日,温家宝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我们国家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也大。形势好了,要更加兢慎,更加清醒,更加努力。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其实,回顾这几年来温家宝的工作,忧患意识一直贯穿始终。
今年,他说,“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我们面前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去年的记者招待会,他曾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对政府工作的重大考验,其难度不亚于SARS”,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他用了“问题依然严重”、“背水一战”等词语,坦言自己也“不太放心”。
这种忧患意识,或许与温家宝的个人经历有关———生长在战乱之中,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但更来自他对基层民生的洞彻了解———即使是在举办记者招待会的前一天,他还在新华网上遍览了网友提出的几百个问题。
可贵的是,这种忧患意识,不是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的问题”手足无措、怨天尤人,而是从中激发起责任、理想、信心和力量。
温家宝说,“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居安而思危、知难而不退,这样的忧患意识才是科学的忧患意识、负责的忧患意识。
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这种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诚挚情感,人们看到,“三农” 问题成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深深的矿井下和矿工共度元旦,在偏僻的乡村向艾滋孤儿表达新年祝福,多次对矿难频发表示“作为总理,我有责任”……
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更是用了“穷人的经济学”这样的新词汇———“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
“穷人的经济学”,就是公共政策的出台要首先考虑到穷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要让经济的发展使穷人得到实惠,就要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就要做到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反腐倡廉,就要做到公平改革国企、保障农民工权益、制止医药价高解决群众看病难等问题。
从民间的呼声到逐渐变成政府的决策,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到“和谐社会”的理念的提出,温家宝总理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科学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延伸而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仅是他个人独有的“特质”,而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所共有。
可以预料的是,领导人的忧患意识给国人带来的将是同舟共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我们一起共渡难关”,两个多月前,温家宝看望陕西陈家山矿难遇难者家属时说的这句话,已经激发起人们心底的共鸣;而昨天,类似“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的网民感言,再次印证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编辑:盛秀华)
作者: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