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病”了的母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09:27 中国质量报

  在人类的感情中,母爱享有最高待遇。她当得起无私、神圣、伟大等一切字眼,即便每天歌颂一百遍也不嫌多。所以,要想指责其有“病”,恐怕需要借我几分胆量。这样吧,请允许我鼓足勇气,从两个小故事入手。

  有这么一对母子,母亲要强,儿子聪明。只可怜小家伙每天从起床到上床,连10分钟的空闲也没有,全被上课、作业、弹琴、奥校、声乐、书法、跆拳道给填满了。当然,做母
亲的也不轻松,她要对儿子实施24小时全程监控。有一次,为了成绩单上的几分,她竟在梦中和老师吵了一夜架。让她伤心的是,儿子竟将她比做“母后”,说自己不过是她的“精神沙袋”。

  另一个故事是我朋友讲的。他单位里的一位女士,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女儿考到外地上大学,她便放弃工作,追到那座城市,在学校旁租了一间小房,天天洗衣做饭,成了“专业陪读”。后来女儿出嫁,她就像上班一样,每周两次,每次花上三个小时,从城里赶往住在近郊的女儿家中。将女儿、女婿的脏衣服统统带回自己家洗,还要做好供这对年轻人吃三天的饭———她认为孩子们不会做饭。

  没人怀疑,两位母亲堪称无私奉献。但您是否同意我的诊断:这种母爱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如今,许多母亲身上都有两样“通病”———其一,个个都是“优生学”的资深信徒,她们自诩或自认为是“李白”或“爱因斯坦”的母亲,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厨师”或是“维修工”的母亲。事实上,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子女将会过着平凡的生活。第二,这些母亲自动扮演慷慨牺牲的角色,最喜欢将爱的“乳汁”像24小时热水一样强灌给儿女,却从不问人家愿不愿意接受。然而,付出巨大牺牲的母亲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现在,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越来越多,自杀率也在一直持续攀升。据一位著名剧作家调查:孩子们普遍认为父母“太傻”,他们不懂得社会,很难与之沟通;众多孩子认为,家里最温暖的地方是“厕所”。为什么?在那儿听不到“唠叨”,可以享受一会儿独自的空间。我认识的一位高一学生,索性将母爱称之为“爱骚扰”。还有一位孩子,曾认真地和妈妈探讨,哪一种自杀方式不那么“痛苦”?当然,这里有戏谑成分,但反映出孩子所承受的沉重压力。不用问,这些孩子也“病”了。

  我很欣赏一句话:“推动世界的手,也是推动摇篮的手。”在应试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下,要求孩子必须拥有坚强自立的素质。让我担心的是,如果母爱先“病”了,任由溺爱和施虐的“病情”反复发作,势必影响到一代人的身心健康。话说到这儿,谁还能够否认,即便是母亲的“乳汁”,也可能含有有害成分。比方期望值过高,不适当的增压手段,不够公平的指责或攀比,甚至是强加于人的胡思乱想。长期吸吮这种“乳汁”,孩子焉能不“病”。

  那么,何谓健康母爱?有个人的做法可供参考。此人属于事业型女性,当儿子一岁时,她便反复叮咛:“你有你的事情,妈妈有妈妈的事情,我们要彼此尊重,不能互相干扰。”小家伙似乎听懂了,每当妈妈工作时,他就在一旁独自静静地玩。孩子长大后,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工作和家庭都不错。至今,这对母子依旧保持着亲密而有距离的关系,以至其他母亲见到后惊叫:“你们怎么像是朋友?!”对了。这位聪明的女士懂得,尽管母子情深,但两人毕竟生活于两条“轨道”上,非要强行“并轨”的话,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您再爱儿女,也不能替他活一辈子啊!更何况妄图替他们选择或制造生活,既不可能,也不公平。

  先求母爱不“病”,方能保证中华民族的健康。为了这个崇高目标,拜托!

  作者:林 鸣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