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5000年灿烂文明中的瑰宝,尽管我国在中药行业占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中药迟迟不能以药品的身份打入国际药品市场。如何将中药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可以说是所有国人的愿望。我们扬子江药业集团要做的是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走在最前沿。”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扬子江药业集团从1971年的一个镇办小厂起步发展到如今销售80多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利税双双跃居全国制药行业第一名。徐镜人并不因为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业绩,成为行业的排头兵而沾沾自喜。他神情凝重,道出中药国际化的严峻挑战。
“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16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占7%,我国仅占3%左右,约5.8亿美元,其中70%还是局限在亚洲市场。而且在这极为有限的出口额中,绝大多数还是原料初级品,中成药仅占1.26亿美元,且多数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口。更令人担忧的是,占有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日本,凭借的不过是来自中国汉代中医著作的210个汉方制剂,而我国拥有4000种中药品制剂。面对世界中草药市场每年以10%-20%速度飞速递增的现实,如何让中药走出去,占领尽可能多的国际市场,成为扬子江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徐镜人说,实现中药国际化首先要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靠科技创新。这方面,扬子江药业集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早在1996年,扬子江药业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中药提取生产基地,采用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萃取等新工艺新技术,着力提高中成药的质量和疗效。与此同时,扬子江药业还依靠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科技“孵化器”,吸纳高科技人才从事中药现代化的研究,相继孵化出“胃苏颗粒”、“蓝芩口服液”、“经前平颗粒”、“百乐眠胶囊”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疗效确切的纯中药新品,成功销售香港、新加坡、捷克、斯洛伐克、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治疗胃脘胀痛的国家级新药胃苏颗粒更是获得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颁发的“高质量科技产品”证书,被列为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
借助国际研发力量,孵化能走向国际市场的中药新品,是扬子江药业集团实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举措。2004年,扬子江药业同美国默克公司的韩伟博士合作,共同投资1800万元,在上海建立中美司佳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开发抗艾滋病、糖尿病等新型药物的研发工作。不久前,扬子江药业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达成协议,在北京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心血管方面的新药。2005年,扬子江药业进一步提出了“国内确保第一、国际要有位置”的战略目标,朝着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道路阔步前进。
在采访过程中,徐镜人也坦言,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个中药制剂以治疗药品的身份通过美国的FDA审批,中药要想以药品的形式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实事求是地讲,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扬子江人愿为之而上下求索,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梦想。(编辑: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