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消费领域,形形色色“短斤缺量”的现象不一而足,俯拾皆是,令人无法保持平静的心绪去接受文化的陶冶。
闲余听音乐会,固然是桩赏心悦目的美事,然而有些演出实际曲目与广告宣传有出入,甚至被随心所欲地删繁就简,敷衍了事,艺术效果大打折扣。前些时候,一些观众在观看名为“中外情歌音乐会”时,就领教了“缺秤”的滋味。演出前,不少观众发现节目单与媒
体宣传的曲目大相径庭,海报宣传的中外情歌只有5首列入了节目单,仅为全部曲目的三分之一,主办者还在音乐会中硬性搭售5段民乐演奏,引起观众强烈的不满。
与音乐会“缺秤”相呼应的,是电影放映时的“腰斩”情况也日益突出。影片火爆时,一些电影院为创票房记录,不惜见缝插针,加大排片密度,使影片放映场次的间隙时间变得极为短促,在替换胶片时往往“分秒必争”,故事情节也因此支离破碎,驴唇不对马嘴,令观众摸不着头脑。另外,在正片放映前,加映的短片也常常被擅自取消。
近来书报摊头倏然冒出标明仅售几元钱的休闲杂志,当一些读者买到手先睹为快时才发觉,这些杂志装印甚薄,连封面、封底也充正文页码“虚张声势”,装帧印刷质量粗糙,“仅售”价格虽不算高,但很难称得上“物有所值”。比起休闲杂志的哗众取宠,某些书籍的“短斤缺量”更明目张胆。有的读物缺页、残次情况甚为严重,前言不搭后语,叫人读后如坠云雾。
面对文化消费领域中的“短斤缺量”,有关部门最好也该设个“公平秤”。
作者:阿 波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