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透视巨头的“软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 16:27 中国质量报

  2004年12月11日,对于中国零售业来讲,可能是一个成为历史转折点的纪念日。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这天起,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

  伴随着这个特殊的日子,普尔斯马特关上了那扇沉重地大门。只到此时,大家才明白这个披着件“洋礼服”的家伙,实际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式“土包子”。

  这让不少的中国零售企业愈发地胆战心惊。因为,外资商业零售业早已对中国窥视已久。如今,他们的呼吸就在自己的耳边响起。

  2004年11月3日,离“开放日”还有一个多月,沃尔玛总裁李斯阁就已经按捺不住:“我们将在目前40多家分店的基础上,年底前再开3家店,明年的开店数量一定多于今年的12家。”与此同时,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巨头也排出中国市场的扩张时间表,那种“舍我其谁”的气魄足以让中国零售企业为之紧张。而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甚至表示:“在中国市场今年新开店数目将达到15家,是家乐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不过,虽然雄心壮志,国外的零售业巨头在质量管理方面也不是没有“软肋”。对于中国零售业来说,惟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据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信康教授分析说,外资在零售领域的扩张与发展并非很顺利,也遇到一系列的制约因素。由于消费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同一区域内消费群体的多样性,使得外资零售企业不可能简单地采用一种业态和统一的商品结构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由于中国国内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外资零售巨头在发达国家起到关键作用的高效能物流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而且其使用的先进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补货等IT支持技术难以显示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内供应商的分散布局、商品采购管理的不完善,都会提高连锁经营企业商品质量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外资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成本,从而影响外资零售企业的价格优势。

  对于我国零售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的大趋势,陈信康说:“本土零售企业应当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同时,除了关注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变动外,还应当密切关注企业的顾客资产,具有管理把握核心层顾客的能力。”此前,陈教授进行的零售业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零售商店中,57.6%的顾客具有不愉快的购物经历,40%的顾客从营业员那里得不到自己想获得的帮助,60%的顾客认为现在的购物场所质量不尽人意。

  “目前内地零售业在门店装修、新店开设方面很敢于投钱,但是在人才培养、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物流系统等关键的方面,却不舍得大力地投钱,企业发展目光较为短视。”陈教授忧虑重重。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