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标准的竞争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09:03 中国质量报

  在单纯的制造之后,我国的电子业开始着手推出具有本国知识产权的标准,这应该说是产业的进步。但是,从WAPI、RFID、TD-CDMA、EVD等中国标准艰难的运作过程来看,我国应该重新审视与制定自己新的标准战略。

  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是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在弱化,而像技术标准一样的技术因素正在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重新划分市场版图的篱笆。在知识、技术成为
决定性生产要素的今天,企业的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此时以技术专利为基础的产业标准成为控制市场、改变利润结构的主动力。标准之争实际上就是市场份额的争夺,不参与或拥有标准就意味着没有市场。

  所以说,只把目光放在产品上是非常短浅的。目前跨国公司在纠缠中国诸多电子产品的专利,这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因为没有自己的技术专利以及标准被迫在别人的篱笆之间穿来穿去的辛酸与疲惫。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中国的电子制造业在全球的生活方式永远会处在躲躲闪闪之中。

  中国电子产业要成长必须是突破先行者在全球已经设计好的标准牢笼,如果没有这种突破,中国电子产业的产业创新之路会被限定在别人的规定范围内,整个产业的创新会被抑制,电子制造业也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全球市场份额的划分与中国制造企业毫无关系。

  因此,中国制造的含义绝对不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而是能代表中国制造综合竞争力的制造,这种中国制造首先是包括参与全球技术标准或者是自有标准生产的制造。中国在多个电子技术领域的自有标准的推出已经反映出产业对标准制造的自觉。

  中国是个腹地巨大、拥有多个经济中心的大的经济体,因此,即使中国的电子产品不出口、不使用跨国企业的技术标准,我们也必须在中国市场拥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标准,中国市场容量本身就可以造就大的公司,所以,拥有中国的技术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但是,在诸多技术标准上协调的艰难,说明我们在对待标准的问题上仍然局限在单元利益的漫长协调上,这对要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电子制造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标准不是技术文件,而是中国电子产业能否参与全球电子新的市场份额争夺的宏观问题,关系到整个中国电子制造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必须在政府牵头下,确定新的标准生产机制,加快中国标准在世界的竞争力,这将是对中国电子产业最大的保护。

  作者:罗清启

  (来源:本站原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