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信托 > 行业专题--聚焦信托业 > 正文
 

信托公司分羹企业年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 16:3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程志云 孙健芳 北京报道

  “最早从事企业年金运作的企业有不少是信托公司。”资深信托人士认为。

  落实“国九条”的步伐在加快,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国证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其配套附件《
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

  继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开闸后,企业年金入市也被排进日程表。而信托公司,正纷纷试图参与其中的运作。

  信托公司“抢滩”

  一位资深信托人士认为,“最早从事企业年金运作的企业有不少是信托公司,正是由于它们的特殊性,既具有混业的能力,又具有金融集团背景。不少金融控股集团都希望由内部企业扮演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的角色。”

  中信信托背靠中信集团,是最早参与到企业年金运作的公司之一。早在1999年,中信集团开始在集团内部实行企业年金方案。2001年,在劳社部的提议下,中信信托引进、更新系统,作为企业年金信托模式的试点之一开始运行,担任账户管理人和受托人。截至2003年底,中信信托已累计开展金额达到1个多亿的年金信托业务。

  最早完成重新登记的中诚信托也非常看好企业年金业务。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诚信托股东中有多个大型煤电国企。因此,在存量年金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诚信托控股嘉实基金,也能够在内部形成一个年金操作链条。

  而重庆国投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信托投资公司的功能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受托人,也可以兼任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只有托管人必须外包给银行。这种模式从目前来看比较适合一些既有产业集团背景、也有内部企业客户资源的信托公司。

  另外,信托公司作为不少地方政府最后的金融窗口,和地方政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陕西国投、湖南信托等,都是省财政或者省内大型国有企业直接控股。这些地方信托公司在争取增量地方年金的运作上具有很大优势。一位地方信托公司的年金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即使不会直接以行政命令让地方国企把年金交给我们管理,也会和他们打个招呼。”记者了解到,不少地方信托公司业已开始构筑自己的企业年金防线。一位地方信托公司高管告诉记者,掌握这样一大笔资金的使用权,可以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中占有主动权。

  入市仍有障碍

  “由于企业年金的运作以受托人为原点,所以采取信托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年金的投资制度。”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通知》中规定,“在年金计划与托管银行的联名证券账户中,只有获得受托人正式委托的投资管理人才可下达投资交易指令,而投资管理人并不能挪用账户内的资金。托管银行负责看管资金安全与结算,但又不能下达交易指令。”

  对账户与资金的互相监督机制确保了基金资产的独立与安全。一位券商人士认为,这一规定是整个养老金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保障了养老金平稳入市、规范运作。

  2004年5月,《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意味着企业年金基金运作有了制度框架,之后,与企业年金运作有关的登记结算、运作规范、账户信息系统、运营机构评审标准和内容以及运营机构专家评审议事等规则陆续出台或者正在出台,为企业年金基金运作的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是,北京市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的李宏和李季先却认为,年金入市并不是像市场所认为的那么快。

  一方面,企业年金入市还需要包括企业年金的筹资方式、方法及比例限制等更细的规定出台;另一方面,企业年金入市仍需要外部环境的成熟。目前市场炒作风气还十分浓厚,企业年金若贸然入市,则以增加回收风险为代价,但这有违企业年金的社会保障本性。

  规模多大?

  尽管诸多人士对于企业年金入市抱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期望,但实际上,对于企业年金入市的规模,答复并不一定令人满意。

  就存量而言,根据相关部门测算,目前的企业年金达到400亿元。而依照《办法》,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30%;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可以看出,以目前企业年金的规模和投资比例计算,其入市的规模显然不算太大。

  另一方面,按照增量来算,企业年金规模也并不乐观。

  市场普遍说法是,年金每年的新增规模应在800亿到1000亿左右,10年后将达10000亿。从长远看,这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逐级递增的长期稳定增量资金。

  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企业年金增量资金十分有限。一位参与企业年金市场拓展的人士告诉记者,以前有专门的部门负责400亿元的存量,而现在,由于这部分存量资金额度大,运做相对齐整,是各家金融机构努力追抢的对象。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新增客户。”一位信托公司企业年金负责人坦言。目前,中央级的国企中,效益好的基本都已经建立了企业年金,近几年的增量主要集中来自于效益好的地方国企。这些企业中有不少愿意建立企业年金,很有热情,但是其规模小,一般都只有1000人左右,分布散,投资要求也不一样。而且,有些企业收入很好,但体现在基本工资上的部分并不多,而比照基本工资计提的企业年金也就少得可怜了。

  另外,税收优惠政策迟迟没能落实也是阻止企业年金规模迅速扩大的因素之一。

  “如果没有税收优惠,根本没有企业愿意建立企业年金。”一位业内人士评论。企业如果为员工交纳企业年金,这笔钱将完全从企业利润中划拨。而在企业年金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企业年金的支出部分要从成本中扣除,企业年金设立的动因之一,也源自企业合理避税的需求。

  据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在上海、深圳、大连、沈阳等城市率先开始税收优惠试点。即企业供款占工资总额4%的部分可以在成本中列支,4%以上部分不享受免税(企业所得税)政策;在上海和深圳,职工以税后(个人所得税)收入缴费,占税后工资5%以内者免税。但这些措施还没有在全国推广。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