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通知书”缘何成为“催命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11:15 中国经济时报 | |||||||||
文/何卫东 日前,北京顺义杨镇二街村王俊华家收到两张录取通知书,他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技校,学费共约8000元。为了凑足孩子报名的学费,他向村里讨要还没有结算的上半年工资和找邻居借钱,未果。当晚他在小酒馆喝酒后回家,喝农药后死在自家院里。死前,他在院子里大喊:我就是死也要让孩子上学。(8月18日《京华时报》)
谁家的孩子考上学,都是举家欢庆,欣喜不已的事情。可今天,一纸通知书却成了一些贫困家庭无限的惆怅。“入学通知书”对于这位父亲竟然成了“催命书”,他的死固然是个极端,可是又有多少贫困父亲和母亲所背负的供学重压,比他更轻松呢?过去国家穷,人民穷,可孩子能上得起大学,现在国家开始富了,人民也有些钱了,却反而上不起学了,为什么呢?近来,北航事件正闹得纷纷扬扬。这件事只所以引起全国人民如此的关注,因为这不过是教育腐败的冰山一角,它触动了人们隐忍已久对难以承受的高额教育费用的愤怒。 只有平民才知道做平民的苦,所以拚命也要供养孩子上学,以期改变命运。可是,考不上是考不上的悲哀,考上了又有考上的痛苦。本已经属于自己的通知书,还要再交10万元钱才能拿到。10万元,也许还不够一些腐败分子奢华一宴,可是却是老百姓全家人一生做牛做马的血汗总和。 钱,让收费者千元万元地张“血口”容易,可是让平民挣时一分一厘千难万难。这位以死抗争,为孩子筹学费的父亲,既是可悲的,又是伟大的,他就是无数平民家庭面对“上学两难困境”的真实写照。村里原本应当给王俊华结算前半年的工资,却不结算,他向邻居借又借不来。人死了,大家却又都个个“情义无限”起来,村长说已经承诺“等到孩子报名时他可以从大队预支钱给孩子做学费”。这是事后虚构的还是王俊华犯傻,不然“问题已经解决了”还要自杀?不过想一想,工资都可以随意拖欠,就有这样的承诺不知还可信不可信?从王俊华以死来“筹钱”的结果看,他是早已经看透了这一切,也看到了无路可走的这条路。 我们一再说重视教育,但现实中许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却是从上到下都是无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