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风险投资:有“缘”就一定有份吗?

2000年12月05日 09:52  信息时报赢周刊 

  时势异变、纳市低靡,风险投资在中国怎样实现“全身而退”?

  斯坦福精英、哈佛才俊……“海龟派”还是吸引风险投资的闪亮筹码吗?

  中国市场犹如潜龙在渊,但巨大机会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投资商和被投资企业预期的利润是否在同一水平线?

  “握手”之后,有没有“恋爱”的缘分,有没有“婚姻”可能?投资商和企业的亲密关系推进到何种程度比较适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某种程度上说,引入风险投资就是引入变革,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本次风险投资高峰会上,《赢周刊》就中国高科技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退出机制、管理团队、投资回报、合作深度、机制转换)特别设置了5个问题,请风险投资方和高科技企业代表分别作答。究竟双方对这些焦点问题理解的共识和差异何在,冀望以下的双边访谈可以让读者有更清晰的认识。

  Isay

  风险投资方说:

  ——美国梧桐投资公司主持人 许久

  汇亚集团资深投资经理 曾永明

  资深投资研究者StevenSchwankert

  现在投资中国企业最现实的资金撤出方式是什么?

  许久(梧桐投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中国是个现实的难题,希望中国政府在建立二板市场时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对风险投资者退出机制作出更为方便的安排。比如让人民币能够早日兑换成美元,这样国外资金尤其是美国基金到中国投资的信心就会比较大。

  目前基本的解决办法,一是在海外重组一个公司,将中国国内的公司装进去,期望将来在香港或海外市场上市;二是找一个国外公司来收购这家国内公司。现在用得最多的是这两种办法,基本上别无他法。

  海外投资者普遍认为,在退出机制方面中国国内限制比较多。与大陆地区不同的是,香港和台湾市场的国外投资者很多,尤其是香港国外投资者占整个市场每日交易量30%左右。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对香港和台湾的做法有所借鉴。

  曾永明(汇亚集团)——

  一两年以前都指望以海外上市作为退出机制,现在我们倾向于从国内科技板块上寻找较好的解决办法。纳斯达克[微博]市场持续下跌的情况使投资者谨慎了很多,以前投错了没关系,网络概念备受追捧,只要上市了或甩手卖给别人就可以全身而退,现在纳市已经不给你这种机会,选错了投资对象很可能意味着自绝后路。所以大家都变得严格和挑剔起来。

  现在应该会有很多收购、兼并的机会。互联网企业的运作收购和兼并的生意规则与传统企业的并购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无非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互补。但今天在互联网企业中的领军人物一般都比较年轻,有操作企业兼并收购经验的不多,所以,我们感觉在互联网企业基本管理人才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真空带。

  Steven(投资研究者)——

  我认为对中国现有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如果它的“年龄”幼小,比如成立还不到一年,在目前阶段是很难吸引到海外风险投资的,因为他们的上市机会就像中彩票大奖的几率一样渺小。纳斯达克自新浪、网易、搜狐上市以后,现在门槛已经高不可攀,连8848也没有指望,更不用说后来者。所以将海外上市作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的现实可能性极小。

  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投资对象企业的管理团队中有没有“海龟派”还是不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许久(梧桐投资)——

  我觉得管理团队是海外学成归来还是本地化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IT方面的Knowledge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对管理团队我们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一方面当然要看管理层人士在哪里上的学,拿的什么学位,但更重要是看他曾经有什么公司的工作经验,取得过何种职位和成果(管理多少人,销售成果如何)。

  曾永明(汇亚集团)——

  是不是“海龟”并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不管企业管理团队的学历有多高,管理经验大多数还是比较浅。也有的管理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慢慢补上这些课,但遇到的障碍会比较多,有多少的空间、时间可以容你到处去碰壁呢?我们所说的管理经验也不等同于工作经历,你以前也许经历过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老故事能不能与新故事合在一起呢?所以,一定要有真正的运作上的经验和能力才行。

  Steven(投资研究者)——

  是的,海外投资者很注重这一点。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者需要尽可能多地和投资对象沟通以获得详实的信息。而对海外投资者来说,最有难度的事情莫过于真实地了解中国的市场环境。如果管理层中有个哈佛大学的MBA毕业生,海外投资者会相对放心得多,因为双方没有沟通障碍,彼此在一套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游戏规则下互通。投资者绝不希望投资对象的管理层由擅长操办大宴席的国企官僚组成。另外,海外MBA教育的好处是实在可见的,不是人们的错觉。

  以全球市场为大背景,你们预期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有多高?

  许久(梧桐投资)——

  现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很低,让投资者很不满意,比如过去新浪、网易、搜狐的风险投资公司现在基本都没见到回报,有的还在亏钱。从全球范围来看,风险投资的回报率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一般是25%~30%。我个人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将来很难投资,因为它的收益模式还不足以给投资者信心,这笔生意不好做。

  曾永明(汇亚集团)——

  中国市场的投资环境很特殊,它不是一个自由经济的市场,还存在很多的政府干预和地方保护;另一方面也有市场的参与,现在又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各方面的竞争必然会加剧。但总体来说,我们预期在这里投资会有比在其他地方投资更高的回报。不管是从政策、GDP、人均收入等基本面来看,在中国投资风险真的比较高。但这是个新市场,有很多在别的国家难以寻求到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带来丰厚利润的诱惑也带来高风险,要靠投资家们自己去平衡了。一般而言,在中国投资获得的回报应该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倍数。

  与所投资的企业合作的深度是否涉及管理、战略方面?曾永明(汇亚集团)——

  我们的投资期比较长一般在三年以上。所以通常我们会提供给投资对象从资金到管理的全套帮助,现在汇亚所有的投资对象都是与我们密切合作的伙伴。钱,很多地方都可以弄到,但是拿到钱以后用在什么地方?怎样聪明地去用?怎样让钱变成更多的钱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每一个投资经理都是从不同行业出身的,对自己的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运作经验,根据投资对象的行业,我们派出不同的投资经理介入对方的管理。具体的合作方式依照对象不同而不同,但最基本的比如财务管理是一定会介入的。因为只有保证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财务结构清晰才能让我们对投资对象的真实经营状况保持了解,以后再融资或上市时就比较方便。很多其他公司在上市前要搞大规模的重组,而我们在投资的时间里已经做完了这些工作。此外,我们已经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投资了200多家企业,如果我们的投资对象需要拿哪个方面的资源,联系和整合是非常方便的。

  Steven(投资研究者)——

  我看过一些外国人在中国网站做内容管理,做得还不错。最近搜狐有了一个国外的CFO,应该说开展这方面的合作对被投资的公司是有好处的。因为“外来兵”的加入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也可以嫁接一些国外的关系。但在中国做公司当然还是要以中国人为主,他们最了解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解决。

  你们是否认为传统产业要吸引风险投资首先面临转换企业机制的问题?

  曾永明(汇亚集团)——

  我们的看法是,不管是传统产业企业还是新经济企业,都要考察其管理机制和企业化程度。做企业是这样,最初两三个人沟通方便、管理简单,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从10个人到100人、100人到500人、500人到1000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企业精神和理念需要时间去培养,企业内部的沟通、架构及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经历一个不断改造和完善的过程。

  就资讯产业而言,中国和美国有很大不同的一点在于,美国的资讯企业发展有相当的基础和积累,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在短短几年内风光突现的“速成”行业——1995年初露端倪,1999年到今年就大步跨越了好几个发展阶段,将多年要经历的变化压缩集成到一年的时间里。尽管炒得很热,真正实现“企业化”的过程却不是三五年内可以顺利完成的(尤其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相对来说,我们投资传统产业企业会考虑给他们一个更为宽限的“企业化”改造期。一来,他们进入高科技领域碰到的门槛比互联网领域的公司更高二来,其公司内部也更需要作机制、管理、人才等方面的调整。

  我说

  高科技企业方说:

  ——北京择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温瑞峰 纸网CEO丁珂

  乐商网总经理刘章庆博士

  TCL[微博]信息技术产业集团总裁吴士宏

  你们会考虑安排何种退出机制以吸引风险投资商?

  温瑞峰(择易公司)——

  对于退出的两种机制(上市和转卖),我认为只要对企业有利,我们都可以接受,但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上市后,公司相对容易操作些;而转卖,因为可能出现炒概念这样的不良行为,对于一心想让公司长远发展的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丁珂(纸网)——

  我们在吸引风险投资的时候融资器(PLACEMENTVEHICLE)放在境外,因为我们在境内要吸收外资只能依靠《合资企业法》上规定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风险投资商所接受不了的。我们必须将融资的机构设在国外(在海外注册一个公司),海外风险基金直接将钱投到那里,国内公司以海外公司的子公司形式间接获得资金。同时,这样的结构也更方便投资者退出。

  刘章庆(乐商网)——

  比较难说,视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可能的退出方式也就是那么几种:上市、卖掉或者干脆是投资失败。海外投资者一般都希望企业能到美国证券市场上去上市,使他能顺利地退出。但我们这次融资主要不是基于资金的需要,而是基于战略发展的需要,相应地在退出机制的问题上,如果我们近期考虑的是海外上市,当然会希望找到一家有深厚背景的海外投资公司;但我们此次参会的主要目的是想获得一些战略投资,找到一家愿意和我们一起持续经营、承担风险的投资人做长期合作伙伴。所以我对退出渠道的问题回答得不会很明确。

  管理团队中有“海龟”是否是吸引风险投资商的一个重要条件?

  温瑞峰(择易公司)——

  国外风险投资商更为青睐一些海外归国队情有可原,因为他们在语言、文化、教育背景、管理理念上更有认同感、亲和力,交流不会出现障碍,而我们本土的管理人才不足,管理机制不规范,所以让风险投资商望而却步。

  丁珂(纸网)——

  我们是从传统行业(造纸业)转型做B2B的,我们的founders(公司创立者)都是从传统行业出身,所以我们在管理团队搭建上特别注意两点:加强技术方面的力量、结合有国外背景的人才。我们的技术人员是CIG派过来的,跟我们配合非常好,CTO是在美国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后又在ITNT工作了十多年的资深人士。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人才通常更了解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和规则。有些公司的创立者本身是从国外回来的,他们要做的是结合国内人才,搞本土化;但对于我们这类企业更重要的努力方向是国际化,我们公司不仅有海外归来的,更有纯粹的外国工作人员。

  刘章庆(乐商网)——

  我个人的观点是,看公司的目标定位在哪里,如果是针对国内市场的话,有“海龟”是有益的,他们会带来新的观念和冲击。这次参加这个活动我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主办单位在会前为我们这些参加演讲的企业做了培训,请了哈佛商学院的几个专家(与我都是同龄人)给我们讲课。我觉得他们在宏观的把握以及对整个商业模式的理解方面确实有独到的一面,这种人加入团队对企业绝对是有好处的。所以,有“海龟”当然好。但是也不必强求,因为就在身边也有很多“海龟们”一手操办的企业失败的实例。况且海龟们的水平不一,未必都是精英。

  我们目前的管理团队没有海外背景。我认为,昨天(11月29日)我做融资演讲时回答美国投资者的提问发挥得不是很好,主要是英语口语的障碍。这也许是团队没有“海龟”的一点遗憾之处。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语言交流问题,不会影响大局。

  预期自己的企业能以多高的回报率回馈风险投资商?

  温瑞峰(择易公司)——

  我个人认为,中国企业如果在种子期能给风险基金200%回报,中期100%(就像目前我们公司),晚期(上市或转卖前)50%的回报就比较有吸引力了。当然,在西方国家,由于其政治、政策、经营上的风险相对少些,对于回报率的估算相对会比较科学准确。

  丁珂(纸网)——

  对SUNRISE(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纸网第二期融资的投资者之一)这样的早期投资人,我们力争每年给他们的回报在100%,三年以后给他们的投资回报将是投资额的六七倍。

  刘章庆(乐商网)——

  如果我们一切正常的话,应该可以在2~3年之内给投资者5~10倍的回报。我会摆出目前的实际、具体的数字,并对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作出分析,否则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可以说服投资商相信这个数字。

  怎样看待风险投资商介入企业管理、战略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现象?

  温瑞峰(择易公司)——

  中国企业(包括新兴高科技企业)良莠不齐,风险投资商如果看好你的技术或idea,而不看好你的管理,我想他们也许会比较深入地介入企业内部管理,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丁珂(纸网)——

  SUNRISE的主席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很活跃,除了给我们投钱以外还给我们介绍很多战略合作伙伴,比如介绍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公司与我们合作、介绍行业内优秀网站纸业类的paperexchange与我们建立联系……甚至给我们介绍新的投资者。好的投资公司有很强的“关系网”,就像我们所说的“人脉”很广,可以为你带来许多后续资源。

  刘章庆(乐商网)——

  目前我们选择风险投资商的原则就是:1.有没有良好的背景和声誉。2.能否提升我们的品牌价值。3.能否为我们带来相关资源和客户。我们非常欢迎风险投资商的“深度拥抱”。

  你们是否认为传统企业要吸引风险投资首先面临转换企业机制的问题?

  刘章庆(乐商网)——

  我们和乐华是同一个老板——香港长城国际集团投资的。虽然有传统电子企业的强烈背景,但在运作机制上是尽力按照互联网企业的方式做。比如互联网企业对于资金的理解和运作与传统企业是不同的,由此连带公司员工的心态、公司文化理念、各种管理机制和运作方式、对管理层的要求都有别于传统企业。(本报记者龙雪晴)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