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大肆“抽血” 重组热渐露丝丝寒风

2000年11月30日 08:1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岁末将至,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令市场投资者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今年中期业绩不理想、还需要“拔高”的公司。但是,也有一些资产重组颇耐人寻味: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是“输血”,而是趁市场火热之机,通过资产重组(包括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大肆“抽血”。

  日前,一则消息引起了市场的注意。东北某上市公司以高达2.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大股东控股的一个子公司,该第一大股东去年才入主公司,然后不遗余力地作出了相当成就:入主当年就实现摘帽,并在今年8月增发了新股,一举募得了6亿多现金。接着,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笔刚刚募得的资金就有三分之一通过收购进入了大股东的袋子,实现了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双赢”的局面。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年末的重组中大部分上市公司是为了突击利润,但是,个别业绩平平、不需争取配股与增发新股资格的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资产重组需要警惕,尤其是今年已经完成了配股或增发的上市公司,由于大股东对这部分现金很难不动心,改变资金用途常常会提上议事日程,年末重组热就为这类重组提供了最佳机会,如大股东的资产经过重新评估后飞涨,以高得离谱的价格转让给上市公司。

  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杀猪”,那么以前尽力将上市公司的报表做好,从而实现配股、增发等过程就是“养猪”,而且大股东一般会努力将“猪”养得很肥。

  其实,今年以来,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引起了不少争议,如粤宏远出巨资购买两个刚刚起用的品牌“逸士”与“保得”,引起投资者广泛质疑;“厦华”品牌转让也发生在厦华电子实施配股之后不久,引起一片争议。这类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发生巨额无形资产、专利技术的交易是否合理,目前还没有任何有关的法规,也无实际可供操作的规定。因此,利用这个漏洞转移利润就比较容易。

  市场人士还认为,即使不是直接转移利润,通过资产置换,一些大股东也可以把自己那些几乎无法变现的资产以市场价格卖给上市公司,结果是大股东获得解套,上市公司被套。随着投资者日渐成熟,上市公司利润转移的方式不得不变得更加隐蔽。在年末资产重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下,“抽血”型的资产重组相对不易被发现踪迹。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