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1月23日 09:01 国际金融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助学的基本政策和规定,和以往的助学贷款比较:扩大了实施范围、简化了贷款手续、放宽了贷款条件,这将会使更多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通过助学贷款之路走进高等院校得以深造,这是一个启动内需工程,又是一个民心工程。但是,这个工程不是建立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基础之上,同时,《办法》还不十分完善,个别规定不利于金融机构间的公平竞争,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助学贷款难以承担风险。助学贷款由中央财政按实际发生数额足额贴息、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贴息的比例和总额由地方财政决定,而金融机构发放的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财政不予贴息。由于贴息的比例、金额到位的及时性不同,不但使金融机构承担了不同的风险,形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而且会严重影响城乡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二忧:在呆坏帐核销上,城乡信用社能否享受优惠政策,没有明确说法。《意见》明文规定“各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发生呆坏帐,分别由各商业银行总行核实后,按实际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按规定核销”,而城乡信用社发放的助学贷款所发生的坏帐,能享受这个政策吗?显然,至今没有明确的答复。 三忧: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薄弱。当前,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主要理由是:青年学生年轻,文化素质高、预期收入高,毕业后,他们将成为银行的黄金客户,但是,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学生的择业面会更加宽广,毕业去向也将更加不明朗,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加大助学贷款的风险,会使更多金融机构产生“学生如果失踪了,连传票都不知发向哪里”的尴尬。 四忧:高校贫困生心理难以承受。贫困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如果不细心呵护,很容易陷入孤僻甚至绝望之中,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约占在校生的20%左右,约72万人,假设一个贫困学生4年中每年贷款6000元,而且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那么他每年不还利息也应该归还银行贷款6000元,除去生活开支,每年能节约6000元的又有几个人呢?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必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工作。
|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