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1月13日 08: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大型证券投资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纷纷跌破单位资产净值——折价交易,这不仅与股市大盘屡创新高、涨幅高达50%以上不太协调,而且与以往老基金,特别是由基金转制而来的小盘转制基金“溢价”交易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证券投资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折价”成为值得关注的市场现象。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此现象呢?又如何从基金折价中寻找投资机会呢?现象缘何出现 证券投资基金“折价”现象的出现,是和目前股市的情况以及投资者的某些预期分不开的。 首先,可以认为,基金的当前价格是对将来时间的基金价值的一个预期。这么看,在股市大盘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对股市大盘到底能走多远,市场表示一种谨慎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对股市大盘的谨慎,则自然引到对证券投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上升的谨慎。 其次,从经济学的价格原理讲,供求也是决定或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即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供小于求则价格上升,这种规律尤其表现在金融产品上。过去“老基金”高企的二级市场价格除去炒作等因素外,实际上也是当时基金还是市场的一个稀缺品种的反映;而目前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规模已多倍于当年的“老基金”,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队伍的趋势,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将使基金的供给进一步扩大。所以,基金从供不应求到前一段时间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的申购中签率曾经大幅度上升,实际上就提前预示了基金“折价”现象的到来。 最后,我们还应该把这种基金的“折价”现象放到投资偏好与投资意识这样一个较深层的方面来考虑,一个方面是说投资者有着自己亲自理财与委托基金代为理财的选择,无可否认,在目前股市发展的初级阶段,个人投资者亲自参与股市投资还是可为之事,股市及其机制并没有复杂到很大程度上一定要专家理财的程度,另一个方面是中国的人文环境也造成了大众理财的亲为,这在香港的基金发展早期也是如此,只是随着基金理财绩效的示范作用的产生,基金才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辩证地看问题 证券投资基金二级市场“折价”引起关注的本身就折射出市场普遍认为证券投资基金似乎不应该出现“折价”现象的认识。但是,笔者认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折价”其实应该见“怪”不怪。 首先,从基金运作的原理上讲,基金的价值核心是单位资产净值,它不仅是基金经理人理财水平与成果的数字化反映,也是基金价格的一个重要依据;开放式基金完全以此为交易价格(当然可以加上手续费),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也以此为参考线,再加上供求变化、理财业绩预期的影响因素,所以,证券投资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略高或略低于其单位资产净值都是正常的。当然,如果价格大大高于或低于价值则是应该考虑一些非理性或其他特别的因素了。 其次,投资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其单位资产净值的现象在我国也并非始于今日,早在1994年、1995年时的股市熊市氛围中“老基金”就出现过今日的“折价”现象,只不过在当时基金股票化的投资理念中,对基金的“折价”反而不像今天会从一种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它。 最后,从封闭式基金在海外的表现看,与我国的基金价格长期高于其单位资产净值不同,其价格一般反而低于单位资产净值;这主要是由于基金价格主要是即期价值的反映,而且封闭式基金都有一个封闭期满到期清盘的问题,届时清盘难免出现特殊情况及有清盘费用的产生,所以这种情况提前反映在价格中是合理的。因此,证券投资基金二级市场“折价”的现象其实是早晚会出现的,因为我们的市场越发展、越成熟就越会出现与国际成熟市场或国际管理趋同的东西。 证券投资基金“折价”在给基金持有人带来账面亏损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再度审视基金及其价格的一个机会: 证券投资基金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影响我们对基金二级市场价格的预期以及投资回报。我们现在再也不会说基金是什么“三线股”了,如果这样我们会对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感到万分的失落,市场上已经没有了对基金的这种“豪情”;但是,基金是调控股市的工具,是为股市营造的利好,这种功利性的论谈却并非不存在。随着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不断地向其单位资产净值的回归,甚至出现“折价”现象,人们对基金的认识开始回到理性的思路上来。这时,我们可以说,证券投资基金就是代人理财的投资工具:为投资者赚取收益、为基金经理人赢取管理费收入、为基金托管人赢取托管费收入。投资基金的存在与发展,根本上是因为这种金融运作制度能满足市场需要,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基金不是救治百病的万能工具,稳定股市、解决国企问题、为有关产业筹资等等都是派生出来的,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它的政策性利用价值。投资基金比其他诸如银行、保险等金融运作制度有着更强的市场经济运作特征,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 但是,所谓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折价”其实并不可怕。封闭式基金的经理人有着比开放式基金宽松得多的运作环境,在封闭期内基金并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与赎回,这样就从资金上杜绝了对基金本身的运作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出现二级市场“折价”的情况对基金的影响更多的是表现在外在的价格上,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基金的运作及业绩的“基本面”。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投资者应该最关心的是基金的理财业绩,因为我们投资于基金的最根本目的是分享基金的投资业绩。这种投资的回报,主要来自基金每年的现金分红,来自基金清盘时所有的变现,至于二级市场差价,那不是投资者的最终追求。(刘传葵刘文弟) 所属特殊专题:基金专栏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