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观点分析 >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精彩回放
- 零首付买房买车--是噱头还是营销创新?
- 民航涨价头一天:“自杀性”政策理直气不壮
- 亿安科技六百万“集体股”股归属引发争议
- 120种国产药品大幅降价 消炎药胃药降幅最大
- 高西庆打破沉默 昨日大谈“基金黑幕”
- 焦点透视:郑百文神话破灭 生死两难(附图)
- 调查显示:中国三成二市民未来五年欲购轿车
专题推荐
- 新浪财经周刊第5期
- 机票价格:涨还是不涨?
- 油价上涨何时休?


中国大型企业 怎样融入世界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1月09日 10:14 中国经济时报

  世纪之交,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以世界市场为目标,贸易、融资、技术交流与人员流动等等,都成为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基本层面;国内也开始探讨对国际市场或世界经济的依存度问题。归根结底,这种依存度还是要表现在我国的大型工业企业身上。

  融入世界经济:出口

  一、出口交货值的规模。

  出口交货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现阶段衡量我国大型工业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参数(见表1)。

  1.产品销售收入与出口交货值的总体对比关系。

  总的说来,随着以产品销售收入表示的企业规模的增长,出口交货值也在增长。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在1999年有了较大的增长,前者为13%,后者为8.5%。但是,出口交货值的增长却慢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反映在出口交货值在产品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降低了0.5个百分点,从10%以上跌落到10%以下。

  这种现象表示,一方面我国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的绝对值增加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用依存度这一标准来衡量,在与1998年的对比中,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在1999年度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却下降了,即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需要更大的国内市场空间来消化吸收其产品。

  2.产品销售收入与出口交货值的单体对比关系(见表2)。

  不论是产品销售收入还是出口交货值,都在向大型企业集中。1995年,10家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所占份额,销售收入为13.5%,出口交货值超过了16%,这个数字在1998年和1999年相应地分别变为12%和13%,12%和24%,即每家企业在出口交货值中所占的份额先从1995年的1.6%降低到1998年的1.3%,又在1999年上升到2.4%。作为10家最大的企业,其销售收入在1995年到1998年的三年间提高了18%,出口交货值提高了8%,但是,相应的比重却缩小了。1998年与1999年相比,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平均趋势,但是,平均出口规模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在100家规模最大的企业中也较为明显。1995年所占份额销售收入达到了45%,出口交货值36%;1998年相应地分别降低到44%和32%。作为100家最大的企业,1998年的销售收入比1995年提高了31%,出口交货值提高了20%,但是,在1000家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却缩小了。1999年与1998年相比,百家的销售所占比重继续缩小,但出口交货值所占的比重却大大提高了。

  二、企业经济类型与出口交货值。 1998年和1999年,国有经济的出口交货值下降,817亿元跌到773亿元,减少了44亿元,比重也下降了5%,但是,平均出口规模却从1.4亿元略微增长到接近1.5亿元;考虑到近年国内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有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成分转向了股份制经济,在1999年出现的出口交货值下降现象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股份经济出口交货值增加了65亿元,比重增加了2%,平均出口规模从0.9亿元增加到1.1亿元;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持平,出口规模保持增长,但幅度不大,比重略有提高,步幅也比较小,但是,这两类企业的特点在于保持着较高的平均出口规模,前者的平均出口规模保持在3.6亿元和4亿元之间,后者稳定在5.3亿元和5.6亿元之间。

  从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所拥有的平均出口规模,可以明显看出,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具有显著的出口倾向,港澳台两年的平均出口规模分别为363百万元和400百万元,外商投资企业两年的平均出口规模分别为529百万元和589百万元,而其他类型的企业包括国有经济,出口则相对较低,如国有经济的企业平均出口规模最高为1999年的150百万元。

  其他经济类型的出口规模较低,说明这些经济类型的国际化程度或以出口交货值为标准的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不如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产品的结构特征、质量水平、国内市场对该类产品的需要、贸易体制对企业经营进出口商品的限制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国际化水平低等。

  三、出口企业的行业分布。

  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是我国产业政策的必然结果,其中各个行业出口规模的大小也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行业分布的基本构成。在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比重较大的行业有电力、蒸汽和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

  第二,行业分布与出口交货值的关系。在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中,显示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类是行业的企业数目比重大,出口企业的数目比重也大,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前者有80多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也有50多家,后者有90多家,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的也有70-80家;第二类是行业的企业数目比重大,但出口企业的数目比重极小,如电力、蒸汽和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占有130-140家企业,但是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的仅有1-2家;第三类是行业的企业数目比重居中,但出口企业的数目比重很大,如纺织行业的企业,在1998年有31家,1999年有33家列入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之列,分别都有29家企业出口产品,再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橡胶制品业,几乎全部列入的企业都进入了国际市场。这些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出口倾向特征。

  出口企业行业分布的动态特点。从1998年与1999年对比来看,在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出口企业的行业分布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行业,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企业比重稳定在80%左右,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机械制造业等也都较为稳定;数量下降的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998年出口企业的比重为82%,1999年骤然下降到20%,烟草加工业,出口企业的数量减少了10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企业数量减少了38家,正如前面所述,这反映出该行业受政策影响的力度较大;数量上升的行业不多,有化学纤维制造业,出口企业增加了6家,约50%,在1998年与1999年两年中,该行业进入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行列的企业也增加了8家之多。

  在分析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与出口的关系时,还可以为国有经济企业的出口水平较低提供一种解释,即在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有许多国有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以我国的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如电力、自来水等公共事业,而这些行业的供给恰恰是地方性的。

  第三,出口企业的行业分布与我国比较优势、产业政策的关系。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出口产品的结构与其所处行业的比较优势直接相关。从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有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皮毛羽绒制品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这些行业的企业几乎全部进入了国际市场;一些传统行业,如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等,也都有相当比重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企业的行业分布与我国产业政策有着较为密切的对应关系。受国家产业政策约束与影响的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其出口国际市场就主要受政策的影响。

  四、出口企业的区域分布。

  出口企业的区域分布与国家的产业布局政策有关,同时也与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空间距离有关。

  第一,企业与出口企业的区域分布(见表3)。出口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此外,从出口企业的数量关系来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数量是中部地区的4倍左右,是西部地区的7倍左右,形成了由东向西的梯级递减序列,这一序列在1998和1999两年中保持得相当完整。

  第二,出口企业与出口交货值的区域分布(见表4)。不论是企业总数、出口企业总数,还是出口交货值都是东高西低的态势,说明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在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特征,并没有因为我国周边疆界的开放以及沿江开放的推进而有明显的改变。

  第三,出口企业的行政区划分布。1999年与1998年相比,出口企业增加的有1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增加了16家,浙江5家,河北、河南和湖南分别增加了4家;出口企业减少的有1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上海锐减15家,这与上海在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的企业总数从93家减少到83家有直接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份,从大型工业企业出口的角度来看,融入世界经济的水平为零,如西藏完全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入围1000家,青海有5家企业入围,但是却没有一家出口产品,海南1998年有5家入围,2家出口,到1999年仅剩3家入围,没有出口企业了,减少的正好是2家出口的企业。 除了东中西三带的区域分布之外,我们还可以再看一下企业及其出口交货值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分布(与交通、市场距离有关)。显然,我国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这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可以说是相悖的,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是克服企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约束,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输送到全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融入世界经济:利用境外投资 一、利用境外投资的规模(见表5)。

  第一,外商投资高于港澳台投资。这与大型工业企业多数选择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合作伙伴的特点相符合,而港澳台的投资规模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同时,也说明企业资本金规模大小与其投资动机是有密切关系的,大型工业企业与小型工业企业在融入世界经济的方式和层次上颇为不同,表现为大型工业企业更加注重长期的投资,往往是规模对等的跨国公司,而小型工业企业更加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

  第二,境外投资与企业总资产同步增长。从1996年到1998年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资本金结构来看,海外投入的资本金基本保持在8-10%之间,在整体上即没有增长的趋势也没有下降的趋势;1999年与1998年相比,境外投资略有增长,幅度很小,仅有0.5%;也就是说,对境外资金的利用与企业资本金总体增长的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

  第三,稳定的企业面和稳定的规模分布模式。对比利用港澳台投资与利用外商投资的数据,可以发现:其一,利用外商投资的企业面大于利用港澳台投资的企业面,其二,利用外商投资规模的增长高于利用港澳台投资规模的增长,其三,不论是外商投资还是港澳台投资,其规模分布模式基本稳定。由此可以说明,我国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在利用境外投资方面具有整体推进的特征,这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所代表的中国工业企业,在利用境外投资、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方面,与其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大体相同的。

  二、利用境外投资的行业特点。

  不同行业利用境外投资的状况受国家引进外资政策框架的制约。

  第一,利用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从1998和1999两年的数据来看,1000家大型企业中的烟草加工、石油开采、黑色与有色金属以及非金属采选、家具制造、印刷、煤气和自来水等行业没有利用境外投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普通机械制造、塑料制品、化纤、医药、文教体育、造纸、皮革、服装、饮料、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利用境外投资的企业超过了入围企业的半数;其他如煤采、纺织、食品制造等行业虽然有利用,但企业面较小。

  第二,境外投资来源的行业特点。利用港澳台投资较多的行业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其产品的供应具有区域性,如电力等产品供应的空间半径较小;二是与金属冶炼及制造相关。利用外商投资较多的行业的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电信设备、电器制造和普通机械制造,或是象食品加工这样的与最终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果开放我国的烟草加工业,其境外资金的进入程度可能会在各行业之首。

  三、利用境外投资的区域分布(见表6)。

  第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梯级分布。1998年,东部区域利用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为124家,利用外商投资的企业为199,分别占84%,中部区域分别为19家和28家,比例为13%和12%,西部区域为4家和11家,比例为3%和4%。

  第二,利用境外投资与大型企业的区域分布。东部区域利用境外投资的企业面高于大型企业的区域分布,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西部都低于大型企业区域分布的百分比。

  上面两种现象与出口企业的区域分布保持了相同的模式,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基本格局以及改革开放20年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客观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模式,同时也反映出区位理论在我国对外贸易与利用境外投资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四、利用境外投资的企业经济类型特点。 第一,在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本身就包含着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在1998和1999年的对比中,增长变动不大,外商企业数从140家上升为147家,港澳台企业从78家上升为85家。

  第二,港澳台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投资上相互交融,1998年分别有16家港资企业利用了外商投资,14家外资企业利用了港澳台投资;1999年有13家港资企业利用了外商投资,11家外资企业利用了港澳台投资。

  第三,在国内的各类企业中,1998年利用港澳台资金的数目为71家,1999年为73家,仅增加2家,基本持平;利用外商投资的企业1998年为85家,1999年为98家,增加13家,约增加15%。其中,国有企业的比重没变,但是随着国有企业入围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总比重的下降,利用境外资金的企业减少了11家,考虑到双重利用的因素,实际上减少了7家;集体类型的企业比重增加了19个百分点,得益于集体企业入围数量扩张和利用境外投资企业数增长的双重因素;股份类型的企业增加了8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利用外商投资企业猛增了20家。

  融入世界经济:出口与融资

  一、10家、100家最大企业的总量分析(见表7)。

  第一,10家规模最大的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要大于对境外投资的依赖性。1998年出口交货值在产品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为11%,利用外商投资20亿,仅占其资产总额的2%;1999年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0%,利用境外投资3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24亿元,港澳台投资8亿元,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上升到3%。在现阶段,大型工业企业主要是以产品销售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的。

  第二,100家规模最大的企业。1998年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7%左右,利用境外投资159亿元,占其资产总额的5%;1999年出口交货值增加了57亿元,所占比重仍在7%左右,利用境外投资205亿元,占其资产总额的比重也还是5%。出口绝对额的增长刚刚赶上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

  二、10家产品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 从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1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

  第一,出口。1998年1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排位第一的企业,其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2%,排位第四的企业没有进入国际市场销售产品,排位第三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不过亿元,另有5家企业的出口交货值低于其产品销售收入的10%;1999年1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排位第一的企业,其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降低到18%,有3家没有进入国际市场销售产品,排位第二、第十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不过亿元,另外2家不超过6%,只有两家(排位第5和第7)企业分别达到了23%和41%。

  第二,融资。在1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都没有对境外投资开放,除了两家中外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以外,一家入围10家大型工业企业、排位第八的集体企业,在1999年利用了港资和外商投资,分别为4千万元和1亿元。因此,很难看出这10家大型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与融资之间存在着任何有意义对应关系。

  第三,产品销售收入与出口交货值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较为紊乱了。其中有3家企业,分别排在第二、九、十位上,其出口交货值的变化毫无规律可循,1998年有上十亿的高额出口,而1999年几乎完全没有出口;2家企业在1998年分别出口4亿元和8亿元,1999年则分别骤增到58亿元和98亿元,增长都在10倍以上;只有2家排在第一、八位的企业,其出口交货值还表现得比较有延续性。要解释这种现象,单纯从业务经营上是很难找到答案的,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很可能是其根源。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境外融资方面的关系同样是比较隐晦的。

  三、10家出口交货值最大的企业(见表8)。

  出口交货值与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但是与利用境外投资则极不明显。

  第一,外商投资企业占主体。1998年,10家出口交货值最大的企业中有5家外商投资企业,2家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只有3家。显示出境外投资企业的出口倾向,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远远大于国有企业。3家国有企业均为利用境外投资,只是以产品方式参与世界经济循环。

  第二,电信企业占主体。在10家出口交货值最大的企业中有6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2家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1家钢铁企业和1家电力企业。电信行业具有更强的全球化特点。

  第三,沿海省份占主体。在10家出口交货值最大的企业中有9家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5家,福建1家,上海1家,江苏1家,天津1家;其余1家位于黑龙江省。

  四、10家利用境外资金最大的企业。 利用境外投资的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一类是利用外商投资的企业。

  第一,对港澳台投资的利用情况。1998年利用港澳台投资最大的10家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为289亿元,其中有44亿元的出口交货值,融入港澳台投资65亿元,其中除了8家港澳台资企业外,1家是国有公司,1家是股份公司;10家企业中有6家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4家则完全没有出口;行业分布有3家电力企业、2家汽车企业、2家饮料企业;8家分布在沿海省份;其中只有1家同时引入了外商投资。 1999年利用港澳台投资最大的10家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为530亿元,其中有66亿元的出口,融入港澳台投资109亿元,其中港资企业下降为6家,股份公司3家和1家外商投资企业;同样是只有6家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4家没有出口;8家分布在沿海省份,1家在陕西,1家在安徽;从行业上来看,较为集中的仍然是电力企业,有3家,2家化纤企业;都没有利用外商投资。

  纵观这两年的情况,10家最大的利用港澳台投资的企业在规模有了明显的变化,年销售额翻了将近一番,出口提高了50%,融资扩了44亿。值得指出的是,两年来在这些企业中都有4家的产品并没有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对外商投资的利用情况。1998年利用外商投资最大的10家企业,融入外商投资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总计为530亿元,出口13亿元,7家进入国际市场销售产品,3家不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这些企业完全不利用港澳台投资;其中5家外资企业,3家港资企业和2家国有企业;3家汽车企业,2家电力企业;分布在8家沿海省份,2家中部区域。

  1999年利用外商投资最大10家企业,共融入外商投资182亿元,销售收入596亿元,出口33亿元,仍然是3家没有出口;由8家外资企业和2家国有企业构成;行业分布集中在汽车行业,有5家,电力企业2家;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8家在沿海省份,2家位于内陆。

  纵观10家利用外商投资最多的企业情况,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出口交货值非常低,仅有13亿和33亿,大大低于利用港澳台投资的10家最大的企业,仅占其产品销售收入的2%和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利用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国内市场;行业分布的特点是汽车行业比重很大,投资与汽车行业很可能是港澳台投资与外商投资在行业选择上的一个重要的水份。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观点:中国大型企业发展如何定位? (2000/10/12 10:13)
《世界500强与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 (2000/01/27 13:38)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第三届珠海航展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财经频道意见箱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