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观点分析 >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精彩回放
- 15亿资产卖给员工 春兰改制破茧而出
- 多位投资者称:郑百文你为何这样捉弄我们!
- 韩国最大建筑公司面临破产 60位高级经理辞职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吴敬琏:证券市场黑不得
- 涨还是不涨--航空公司最近有点儿烦
- 国家质监局透露:8家降价“问题彩电”将被曝光
- “普桑”轿车降价扎猛子 一次便宜近万元
专题推荐
- 新浪财经周刊第4期
- 2000中国西部论坛
- 油价上涨何时休?


论谈--经济全球化对银行职业价值的冲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1月03日 10:05 中国经济时报

  由现实世界经济的特征来看银行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之下,大量的国外银行进入了他国版图,使那些具有银行职业规定或“身份”的人,即受过银行知识和技能专门训练,或是具有相当长银行从业经验的职业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职业场所选择的机会。在并不需要离开本土,也不需要过于精细的他国语言水平,不需要较多的他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等的情况下,本土“银行人”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了职业选择的“全球化”过程。从国外银行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向他国银行“职业人”展示独特的“职业价值”,从而吸引所需要职业人,特别是职业人才的过程,它形成了对于进入国商业银行的严重挑战和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大量的国外银行将在三、五年内涌入中国,它们将带来更多独特的世界各大商业银行的“职业价值”种类。我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冲击,从最根本的方面看,就是国外商业银行“职业价值”的独特性而表现出对于我们银行“职业价值”的强烈对比,以及明显的超越魅力,从而争夺走大量今天还服务于中国各国有商业银行中的职业人才。当我们将这些不同的职业价值作一必须的基本分析时,争夺职业人才的紧迫性已经活生生地出现了。那么,国外商业银行,特别是国际化的大商业银行对我们的“职业价值”比较优势何在呢?

  第一,经济价值在量上的超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于职业人的经济价值分配,目前还基本停留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工资分配方式上,总量上与经济效益并不直接联系,结构上收入等级差别很小。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国有商业银行部分分支机构尝试性的收入方式改造,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冲突,以及传统分配制度的制约,大多不具有透明的性质,商业银行职业中的经济价值量很不清楚,职业人常常只是知道自己部分收入而非全部收入的多少。对于那些职业素质高,也确实在银行的劳作中创造大量价值的职员来说,他们得到的收入与其付出极其不相称;当然,也就有相当一部分职业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道德风险”问题,“搭便车”地占有了团队中他人的劳动或财富。相比而言,在国际性的大商业银行中,对职业人个人的经济价值量,有着清楚的支付规则与规定,价值创造与收入所得密切相关,并无人为的总量控制或限定,结构上则表现得丰富多采和合理。它当然地会赢得职业人的钟情,特别是职业人才的钟情。在我们时下听到的谋职于国外银行中的国人的直接动机,大多是出于这样经济价值量和分配规则的合理上考虑的。

  第二,经济价值在质上的超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济价值分配在质上与国际化商业银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货币化分配的纯粹与否之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职业人的收益分配,货币化程度不高,只有部分,甚至于可以说还是不主要部分,使用货币形式。相当多的收益,均以实物形式或变相实物形式分配,。货币化分配程度不高,表明个人获得经济价值的“自由支配”水平较低;同时,实物分配方式大多采取“暗分配”,形不成明白清晰的激励;再者,如此的分配通常耗费更大,人们在不受约束中尽情的享受那种并不能够个人自由掌握的“实物”。这种低质量的经济价值分配,在国际化商业银行那里基本不存在,纯粹统一的货币分配,交予了职业人完全自由决定的“个人收入”,“暗分配”不存在,无谓耗费的减少还能够增大个人分配的资源,它所形成的经济激励力量无疑大大强于国有商业银行现行分配机制。特别地,对于当今承认“个人价值”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货币化分配的程度,表现出“自由化的程度”,收益支配的自由又是一种增加的职业吸引力,当然也是一种价值力。

  第三,银行职业的纯粹性突出,职业成就目标强烈,职业成就便于形成,职业成就感容易生长。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职业人的职业纯粹性不够,许多的职业人过于多地承担着非银行职业所必需的事项和任务,相当量的时间耗费在不增加职业成就的事情上。相比于国际化的商业银行,我们仍然有着相当量的直接社会性事项、行政性的事项,莫名的外来干预等等,它们必然地进入到银行职业人的日常工作之中去,形不成与职业成就直接相关的“负面外部性”,进而形不成突出的职业成就目标,职业人付出时间与精力不少,却没有多么大的成就感,或是会失去相当量的成就感。国际化的商业银行通常不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职业纯粹突出了职业人实现自身最大职业价值的目标,它在职业价值上有着相对的硬度,因而在争夺优秀的职业人方面,明显地处于“职业成就感”上的吸引优势。

  第四,职业成就的评价专门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搭便车”程度相对较低,职业创新激励份量相对足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于银行职业人来说,还没有足够成型完备的职业成就评价标准和制度,大量的职业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创新成就,或创新价值,找不到评价的依据,或评价不清楚,不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创新的激励力量。例如,一个服务于某项目贷款的工作小组,由于团体工作的性质规定,通常会有“道德风险”事情发生,因为信息不对称是绝对地存在着的,也就一定会有“搭便车”地享受足够的待遇,而只支付最小劳作量的“职业人”出现。由于我们的职业成就评价水平还相当地低,不能够分解个人的付出,如此的“搭便车”情况就十分地严重,它当然地伤及高素质职业人的创新精神,或者说,吸收或挽留不住希望职业成就显化的职业人才。我们说,国际化商业银行并不能够全然地解决如此“搭便车”的问题,却在职业成就评价方面的专门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控制了它的发生范围和频度,从而有着对于职业人,特别是希望有成就的职业人特殊的职业创新激励。一个人只知道劳作而看不到自己成果,或者是成果不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时,他必定弱化其劳作的质和量;或者,会尽力去寻找能够看到自己成果,或能够公正评论成果的场所去,只要有这样的场所存在。这种我们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化商业银行在职业创新激励方面的差别,也就是吸引住人才方面的力量差别。

  第五,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广泛的社会承认及声誉,能够向职业人提供相当程度的文化充实、精神满足与再就业的“身份优势”。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职业吸引。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和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经营制度、运作机制、社会形象、文化沉积和精神源泉,它们通过对社会的服务,最后赢得了为世人所广泛承认和声誉,也制造了生存和发展中辉煌的业绩,无形给予了职业人一种明显的优势识别,在确定的知名的商业银行工作过,本身就成了一种财富。这是造就职业人愿意为其服务,并且愿意为其长期服务的强大力量。相比较而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过程的相对短暂,变革中各种经营制度还未完全到位,文化沉积与精神源泉正值调整和重新形成时期,社会形象还不具有世界性的广泛承认,它们对于职业人才的吸引力,还不能够有种“优势身份”的注入。

  上述简要比较分析之后,我们的结论是明显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大量国际化商业银行进入中国的冲击,表现在职业价值方面,现在的各家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规模不小,社会信誉不低,运行机制也在向着先进商业银行的方向迈进,并且长期的本土特色管理文化沉积具有相当的魅力,但实无足够的优势可言。当然,国际化商业银行职业价值方面的相对高水准,对于职业人的感受,一方面是职业移动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形成相当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职业人改造自己银行,创新职业价值的刺激。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中国的银行职业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着何种心态,进而理解这样两重刺激,探求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之道。

  现代人具有双重的“身份”,即“民族国家人”和“职业人”的不同规定性,由此涉及到这等“身份”之下的生存方式选择。由于现代人总是在确定的民族国家中生存和生活,同时又必须从属于一定的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机构的出现,便使得任何一个职业人,都有着谋职选择与民族国家人的“身份”规定之间心理上的矛盾或冲突。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人”,他的最大的人生价值,就是最大限度地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落实到日常的社会活动中来。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职员而言,在经济全球化中,服务于自己国家的银行,用自己的才智,创造自己国家银行辉煌,即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人”身份最极至的价值体现。

  作为一个单纯的职业人,职业的辉煌,职业的价值最大化,是其最高的目标。一个银行职业人,职业价值的最大化,决定他所作出的最理性的选择,就是到最好的、国际化的大商业银行中谋职,而不论这家银行的“母体”出自何国,也不论这家银行有着何种产权制度,有着何种民族国家的文化背景。由此,我们已经摆出了一道难题。

  我们无意将“民族国家人”和“职业人”全然地对立起来讨论,这根本不真实,也不符合人类社会的进程。但是,这样两者身份之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不能统一的方方面面。我们是基于这样讨论前提的。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是民族国家利益的均等化和弱化,相反,它显示出民族国家利益的强烈化,甚至于“全球化”还有“陷阱”之嫌,服务于不同的“民族国家”,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利益对立。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历史阶段中,发展中国家的机构,职业价值相对较低,国际化程度较低,却更需要一些高素质的职业人为之劳作和贡献;而发达国家的机构,也就是有着更大国际化、全球化可能的机构,职业价值相对较高,还在“猎挖”发展中国家的职业人才。发展中国家的职业人,在职业价值实现与服务民族国家机构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矛盾。这显然是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它让我们不能不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上,作为发展中国家加以认真的考虑和应对。

  应当说,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的银行职业人有着心理上或强或弱的痛苦感受或感觉。实现职业价值的最大化,当然的选择就是在国外银行,特别是国际化的商业银行中谋职和服务;而在如此的历史阶段上,谋职于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造和辉煌民族的、国家的商业银行,使其傲立于世界银行界之林,最能昭示中国银行人历史的爱国情怀。两者之间或明或暗的对立,导致着相当一些中国银行人的内心冲突与矛盾体验。目前不少谋职于国外金融机构中的中国人,有着一些特殊的对此的感受,时常表露出一些“回归”的意愿,莫不是如此痛苦选择下,不同“身份”之间对立的产物。“民族国家人”的价值实现与职业价值最大的实现之间,在我们今天的历史里,在部分中国银行职业人心中,对立并痛苦着。

  不过,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发展的主流赋予了职业人更为开放的心理,在“民族国家人”与“职业人”价值之间,相当一些职业人有着某种自我释放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换言之,这些职业人趋于“职业价值”实现时,并不明显感觉有过重的民族国家意识负担。具体到中国的银行职业人,在这样的两种价值最大化之间,职业价值最大化的驱动力相对强烈一些。这显然是由于中国所赢得的和平环境,和融入到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民族国家的地位相当地牢固所决定的。职业人加入到他国银行中谋职,并未强烈或突出化他国银行对中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利益的侵害,职业人没有将民族国家的意识,过于生硬地加入到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他们同样怀着民族国家的“身份感”而选择他国的银行谋得职位。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也的确不意味职业人“民族国家人”身份价值的最小化,毕竟他通过对于职业的贡献,增加了向自己国家提交的税收量。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职业价值面临国外商业银行进入后的冲击,特别是面临国际化的商业银行的冲击,这是一种宏观的认识;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职业人,也在如此的浪潮中,形成有某种心理上的矛盾,也时不时地表现出痛苦,这也是一种冲击。不过,对于不同的职业个人而言,这种矛盾与痛苦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一般而言,银行职业人心理上的冲突大于平静的对待,毕竟在国外银行中劳作,实实在在“打工”的感受是非常突出的。心理冲突的最终消失,只有在民族国家形式不再存在,世界统一为一个共同体时才能实现,这是我们时下还远不能够看到的未来。如此的心理冲突,也正是我们思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职业价值提升和创新的基本依据。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专家访谈:经济全球化--新机遇新挑战 (2000/10/08 04:49)
龙永图畅谈“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2000/07/10 09:17)
戴相龙: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 (2000/06/16 11:01)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应氏杯围棋赛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财经频道意见箱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