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大学生你的信用到底如何?

2000年11月03日 06:20   

  今年秋季开始尝试的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信用)贷款,突破了现行贷款政策的瓶颈,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着实让学生和家长兴奋。但银行却忐忑起来:学生有信用吗?能按时归还贷款吗?

  采访中,银行界人士向记者吐露了他们的担心:“学生毕业后流动性比较大,追踪起来有一定难度,增加了银行的成本;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没有抵押,贷款可能收不回来,银行的风险也增大了。”

  一家商业银行人士的话坦率得让人吃惊:“银行贷款的一个通则是:贷富不贷贫。越是有钱人,我们越敢借钱给他。助学贷款正相反,要借钱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商业银行要自负盈亏,不能做赔本生意。助学贷款,别家银行做了,我们不做,显得落后。所以,我们只是口头上宣传,实际上几乎没做。我们最怕的,是学生没信用。”

  中国工商银行是所有银行中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数量最大的银行。总行有关人士说:“国家的确给了银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发放助学贷款,但如果学生还不了钱,银行还是要亏本。我们觉得,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支持国家‘科教兴国’的政策,所以才大力推行的。”

  许多接受采访的学生,对按时还贷显示出充分的信心。北京工业大学一个学生说:“我贷8000元钱,毕业后4年内还清,等于1年还2000多,每个月还不到200元。”

  但对学生的这种想法,银行觉得有些可笑。他们算了一笔账:一个本科生贷4年学费,每年9000元,总计3.6万元,他如果不继续攻读,也不提出展期,就要在毕业后4年内还清,即使不算利息,每月平均也要还750元。

  在银行看来,学生们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信用教育,甚至连他们的老师都不知道像“展期”这样的基本概念。

  一些基层银行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学生追着工作人员问,如果我到时不还钱,你们会把我怎么样?

  央行货币政策司的官员告诉记者,相对社会上其他人群,大学生的素质应该更高。他们希望通过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尝试培育出我国个人贷款活跃而优质的群体。

  但具体经办的银行说,我们怕到时有个别学生不还钱,别的学生都效仿,本来希望培养出一个讲信用的群体,结果事与愿违,引发信用崩溃。

  上海部分高校的实践,或许可以给银行界增强一些信心。

  复旦大学学工部黄老师说:“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没有信用,那将是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大失败。”据他介绍,复旦大学从1986年开始搞校内助学贷款,到1996年为止,共为2000多位同学发放过贷款。还贷率达到92%,比企业界客户的信用高多了。没有还贷的,主要是较早的几届学生。随着经济发展和信用意识的增强,学生还贷率明显上升。

  另据了解,1997年参加浦东发展银行助学贷款试点的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现在已经有一半同学归还了贷款。上海医科大学的学生也有提前还款的。

  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闻继威老师表示:从观念上、思想上、道德水平上,我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会还贷。但他们有没有能力在4年内还清,我不确定。尤其是数学、历史等长线专业的学生和分配到边远地区工作的学生,年收入可能不到1万元,还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在国外,人们笃信信用就是生命,没有信用寸步难行。在国内,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可以查询个人的贷款情况。前账未清,后账不借。学生毕业后和银行发生借贷关系时,他以前申请助学贷款的记录就自动转入征信体系。如果没有归还助学贷款,那他的信用记录可能因此受到不良影响。申请信用卡、住房贷款会遇到困难。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会努力还款。上海市的人均收入又比较高,绝大多数学生的还款能力不该有大问题。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