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0月22日 11:1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就金融业而言,混业经营适应了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也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 这是混业经营迅速成为世界性潮流的历史背景。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目前经济界议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今年7月中旬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戴相龙曾明确表态:“搞分业经营,实行分行监管,这种体制适合中国国情,中央银行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相互之间加强合作,共享信息,业务适当交叉,但不会走混业经营的路子”。 但尽管如此,金融界对于混业经营仍然热情不减。来自金融业高层的信息表明,分业经营已非铁板一块。如央行研究局副局长潘硕健提出,如果中国长期坚持分业经营原则,则会显得中国的监管政策和国际潮流不一致,从而使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也呼吁,中国必须加快银行业改革的步伐,实行规范化的混业经营。 事实上,从央行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政策格局已经松动,譬如,1999年8月央行制定并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同年10月,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又一致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今年2月,央行与证监会又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 与此同时,近期国内银行、保险、证券三业的合作空前热烈。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已分别与中国人寿、平安、太保结为合作伙伴;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还分别与长江证券、华夏证券达成合作协议;而旗下拥有金融、证券、保险诸业的中国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综合金融集团,事实上已经具备了混业经营的架构。对此,我们可以认为是金融机构之间“业务适当交叉”,但也有专家称之为“变相的混业经营”。 上述态势表明,央行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大原则下,对混业经营的态度是灵活和务实的。 就金融业而言,混业经营适应了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也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这是混业经营迅速成为世界性潮流的历史背景。 无疑,中国金融业应尽快融入这一世界性潮流,否则,很有可能再次处于国际金融业的“边缘地带”。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的金融业目前有没有能力搞混业经营?分业与混业之间的“防火墙”能不能轻易拆除? 混业经营制度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银行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高效,法律框架健全。 事实上,中国金融业也有混业经营的经历。80年代,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都相继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银行自身缺乏应有的自律和风险约束机制,使得混业经营不仅“混”而且“乱”,不但加速了银行自身风险的积累,也催化了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成。其实,中国金融机构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占比,相当部分即是“混业”时代的“战利品”。 1993年中国金融业实行了分业经营。令人焦虑的是,一个不到10年的分业经营历程,并不足以培养出金融业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业务创新体系。事实上,国内银行至今也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而一个产权不清晰的金融业,是很难处理好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在内部控制松弛,缺乏自律约束能力,同时外部监管能力又不足的情况下,搞混业经营只能导致“一放就乱”的局面。 近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评价机构发布的一份有关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报告,对中国金融业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金融竞争力大大低于竞争力的综合水平,金融方面呈现退步趋势,这与中国银行体系在整体上的垄断性、计划性、非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不发达、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不高等具有直接关系。” 应该说,这是对中国金融业现状的一个客观评价。也可以认为,中国金融业目前尚未取得混业经营的“资质”。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当务之急在于重建架构,尽快建立起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在此之前,金融业的“防火墙”我看绝不能轻易拆除。(曲宏政/文)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