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反弹遇阻回落 中线调整在所难免

2000年10月13日 17:24   

  本周是国庆节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深两市大盘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周一确认底部后最终以光头阳线报收,周二则收出大盘见顶回落以来少见的长阳线,期间成交量也伴随着温和放大,周三周四股指在缺口附近受阻回落,周五继续延续调整走势。个股方面,本周个股表现十分活跃,每天均有不少个股封在涨停,周二更有二十多家只个股涨停,即便是在今年的长牛走势中这种情景也是不多见的,个股活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人气,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坚持中线调整已经展开,下面将从技术面、消息面、基本面等方面作进一步阐述。

  一、多项技术指标显示大盘需要中线调整。

  本周半年线(对综指而言)成为多空双方争执的焦点,同时20日均线也是明显的短线阻力,30日均线正逐渐下降至9月19日缺口位,因此也是压制力量之一,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逐渐向120日均线靠拢,120日均线有反压10、20、30日均线迹象,均线系统继续有利于做空。另外月K线已经构筑了明显的头部,MACD指标中DIF正下穿MACD,RSI指标构筑M头向下滑行,中长线技术指标也显示大盘需要调整一段时间。事实上,大盘自2100点开始下跌以来,到目前为止还跌不到200点,幅度有限,调整远未到底。

  二、基本面--市场扩容压力依然极大。

  目前困扰市场的依旧来自于市场扩容压力。而市场扩容主要来自国有股流通、转配股、新股发行上市及创业板市场设立对主板市场的资金抽离作用。国有股流通问题笔者在上周周评时已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关于转配股问题,据深沪交易所公告,第四季度两市将有128家上市公司约29.01亿股转配股上市流通,转配股上市公司数占转配股公司总家数的75.74%,股份总数占转配股总股数的87.06%。第四季度股转配股上市公司数、股份总数与前两个季度之和基本持平,显示转配股上市呈现加速态势。在前两个季度,众多的转配股上市被人们普遍看淡。但由于当时市场处于多头行情,部分转配股上市不跌反而借此上涨。如果仅仅依据前两个季度转配上市的安然无恙就推断四季度的转配股上市也会平安“着落”的话,就未免过于乐观。四季度行情总体趋淡,下跌为主的弱市格局下,任何利空消息都会对盘面的走势形成较强的冲击,转配股上市问题不容小视。虽然有消息说《公司法》修改可能无法如期完成,因此与《公司法》存在多处抵触的

  创业板将首先遭遇法律障碍,另外一方面,国庆期间,世界上运作最成功的二板市场--美国的NASDAQ出现大跌,创出近5个月来的新低,使得管理层对在目前阶段推出创业板产生疑虑,于是有人推测创业板设立短期内可能无法设立,并将之视之为大利好,得出大盘在利好消息刺激下已经见底的结论。笔者认为即使创业板短期内不设立,但是仅公股流通和转配股就足够市场艰难消化了,创业板设立与否只是压力重一点与轻一点,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运行的环境。

  三、消息面--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正式出笼

  本周最有份量的政策面消息就是周三公布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方法,这曾是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一项政策,人们都希望借此扩展市场资金供给渠道,增加场内资金供给,但等到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市场反应却是十分的冷淡,这其中与早前的广为宣传不无关系,当然买卖开放式基金的昂贵成本也是让市场无法喝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投资者也对这个基金究竟能为市场带来多少增量资金感到疑惑,希望到时不要只是存量资金的转移,因此,这个消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资金紧缺的现状。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技术面、基本面双重压力下,大盘中线调整不可避免,当然股指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整个市场的消沉,相信群庄飞舞将会贯穿调整市道中,为不甘寂寞的短线高手提供机会,操作上我们建议投资者总体以逢高减磅为主,热点方面ST板块和重组板块可能是永恒的亮点,个股仍建议关注ST宏业(0689)。(特约撰稿:陈朝阳)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快报头版就记者被跨省刑拘事件发声明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