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观点分析 > > 正文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精彩回放
- “移动”手机惊爆价 “联通”送书提抗议
- 热点关注:还能按下*号就打IP电话?
- 中石化将通过裁员在5年内节省人民币20亿元
- 10月1日起部分航线机场建设费每人只10元
- 格兰仕夸海口 业内人士态度竟出奇一致
- 四川手机3秒内不收长途费 北京尚无此规定
专题推荐
- 国有股“大变脸”
- 2000中报补充公告
- 油价上涨何时休?


企业观察:美国人买海尔的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9月29日 09:51 北京青年报

  提醒张瑞敏!———这是1999年第7期《中国企业家》杂志上一篇文章的题目。文章作者———《经济日报》驻美高级记者李亚平先生,驻美10年,目睹了许多中国大公司在美的败绩。此番海尔设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冰箱厂开工,李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了张瑞敏与南卡州州长碰杯的画面:“州长先生咧着大嘴,笑得嘴角扯到了耳边。于是,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因此忠告自己的山东老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要做自己控制范围之外的事情。”前八个字,恰是张瑞敏描述自己经营心态的一篇文章的标题。

  弹指一年。2000年9月18日。中国,青岛———

  可口可乐与青岛啤酒杂陈于桌上,“Happybirthdaytoyou”与“祝你生日快乐”缠绕在空中,黑种人、白种人与黄种人欢跳在一起……“快乐的人”叫玛丽(MaryWeathers),海尔美国冰箱厂的检测女工。玛丽等10位美国人———准确地说是11位,因为任财务主管的艾利特先生还自费带来了他的女朋友———是从180位海尔美国员工中选拔出来,由南卡州政府出钱,来青岛海尔总部接受岗位培训的。这11个人全部是第一次来中国,其中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出国。“工作半年就有机会出国!”这让不少海尔员工很是羡慕。15天的行程紧张而丰富:参加海尔集团第九届职工运动会;中美海尔员工一对一岗位培训;在青岛和北京参观、游览,不用说,崂山和长城是一定要爬的。18日的生日晚会,是他们中国之行的一段插曲。前一天的运动会开幕式上,当“美国海尔”乘花车行进到主席台前时,运动员进行曲中破例插进了2分钟的迪斯科舞曲。“市场链”、“流程再造”、“第三只眼”、“激活休克鱼”……运动会是“运动的”,也是“海尔的”。项项倒数第一但项项认真做完的“美国海尔”最终获得了“最佳参与奖”,11名老外人人胸前一枚金牌……在海尔产品陈列室,看到他们在美国生产的那款冰箱,又是摸、又是叫:“这也是我干出来的冰箱!”海尔人送他们每人一本最新印制的《海尔员工画与话》。当包装工凯文和终检工克莱若看到自己的作品———《抛锚在路上的汽车———“1%的质量缺陷能导致用户100%的灾难”》和《几株小苗映衬下的两棵大树———“中国海尔、美国海尔,都是海尔大家庭的一员”》也在漫画集上时,惊喜的表情让随行的青岛电视台记者十分过瘾。他们打算全程跟拍10位美国海尔员工的中国之行,给《东方时空》做一期漂亮的《生活空间》。他们向海尔提出的惟一要求是:整个节目不出现张瑞敏的画面。

  站在“思方行圆”的海尔中心大楼的第12层,占地950亩的海尔园区尽收眼底。当过海军陆战队员、曾在银行和保险公司工作过的艾利特,6个月前通过国际互联网查询然后跳槽到了海尔。他说:“只知道海尔在美国挺有名,但没想到海尔有这么大!”陪同人员告诉他们:“这样的海尔园,全世界现在有7个。”这使艾利特一行人重温了此前刚下飞机,带着以为机场那块儿就是青岛的心情然后车子豁然驶入青岛东部时的感觉———“除了惊叹还是惊叹———他们说。”翻译对我道。而我此时,没有惊叹,只有沉思……

  我想起两年前海尔的也是让美国人惊叹的一则小故事———1998年10月,张瑞敏一行赴美考察。在K州,当张瑞敏向美国人介绍说海尔的平均发展速度是86%时,在场官、商一片惊叹,以至K州办公厅主任P先生让翻译反复核实:到底是86%还是8.6%?得到肯定的答复后,P先生对张瑞敏说:“很多美国大的家电公司的老板都是我的老朋友,如果他们知道您到这儿来的话,会睡不好觉的。”

  在美国人看来,一个企业,活力和速度可能比实力和规模更为重要。

  当凯文为自己的漫画出现在公司的漫画集上而兴奋不已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正在海尔美国南卡州的工厂,在凯文的这幅《抛锚在路上的汽车》上写下———“美国海尔的质量水平要高于美国国际化大公司。”得知张瑞敏先生要到南卡州来,因要到中国参加培训而不能与自己仰慕的公司最高领导人见面的凯文,托同事请张首席在他的漫画上题词留念。张瑞敏到南卡州的这一天,是个星期日,他是利用参加一个由国家经贸委组织的“大型企业发展战略赴美培训班”的休息日,到自己的工厂来看一看。员工们听说首席执行官要来,不少人开车赶来,要见一见这个为自己创造了就业机会的中国人,并准备了鲜花和水果。70多岁的爱德华老人,因在海尔园旁边拥有几百英亩的地产,是海尔的邻居。得知张瑞敏要来,一大早,平时穿着随便的老人西装革履,赶来一定要见见这个15年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的传奇人物。当有人问他星期天为什么没去教堂时,老人幽默地说:“我敬佩为他人造福的人。———上帝会原谅我这一次的!”

  哦———上帝!是什么让你的子民接受了这位来自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企业领导人和他所领导的企业?

  一件产品,就像一个人,其实是有形体也有灵魂的。有形无魂,行之不远。附着在一件产品上的魂,就是蕴涵在这个产品品牌中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张瑞敏像是整个中国家电业的一个观念源泉,许多观念因他的创立、实践和传播而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今年年初见到他时,他说国际化的海尔要实现当地融资、当地融智,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现在,还没到年底,他又悟出个还要融文化。没错!在来华的跨国公司越来越讲究本土化的今天,去美国的海尔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海尔的这一整套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能否为美国人所接受。说白了,就是看美国人买不买海尔的账,吃不吃海尔的这一套!

  以管理著称的海尔有个著名的“6S大脚印”,即车间工人每天从6个方面进行工作总结时站的地方。若干年前,我是从“让犯错误的人站着反省”听说海尔的这个“大脚印”的。时代在变,海尔也在变。现在,在美国包括在中国国内,海尔的“6S大脚印”更多的是员工介绍经验、交流体会的所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或者世界其他哪个国家,海尔文化的精髓是一样的。但在具体做法上,会有所不同。”满为东———1991年上海财大毕业后进入海尔,去年被派往美国。满是海尔美国工厂中的4个中国人之一。“人总有哪怕是就一个优点吧?那好,我们就帮你把这一个优点找出来。”满说。在海尔,表扬和批评都被叫做“激励”,前者叫“正激励”,后者叫“负激励”。显然,“负”正慢慢地向“正”转化。比如在“美国海尔”,“正激励”的方式之一是“优秀员工停车位”,每月一评,即使工厂老总的车也得躲着停。要求一个美国人上班时间不听音乐,是不是很难?但你如果是从安全方面进行解释,他就接受了。然后,海尔人用他家人的照片为他创造出一个个性化的工作空间。“美国人喜欢自由,但讲道理。”满为东说。当然,“美国海尔”也辞退过几个员工,尽管在那里辞退一名工人比在我们这里更难。“根据你的观察和体验,你认为是中国人更好管理还是美国人更好管理?”记者的提问,把小伙子难住了,笑着说了些冠冕堂皇的话。

  “现在,如果您到了Camden,问黑河路429号怎么走,不如直接问Haier在哪儿!”满为东话中透着自豪,尽管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那儿“环境陌生、风险莫测”。

  “其实,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除了语言,你看,我们没有多少别的障碍。”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苏芳雯女士说。领导着被某位中国家电企业老总称为“比戈培尔还厉害”的海尔文化宣传工作的苏女士,是海尔文化的深刻领会者和忠诚实践者。有时候,海尔兼并一个企业,第一个派去的,不是财务人员也不是技术人员,而是她这个文化人员,因为张瑞敏有一个观点:要盘活一个企业的资产,必须先盘活企业员工的思想。

  应该说,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同时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海尔文化”,是有现代商业竞争力的,因为它是一种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催人上进的文化。这种文化,没有理由不为一个以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著称的民族所不容。比如,当你听到10位美国人一致认为海尔与美国公司最大的不同,是在海尔“有一种家的感觉”,而且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喜欢这种感觉”时,你会怎么想?你是否就理解了为什么身为标准白领、从来都是到点开车走人的人事经理杰瑞先生,可以把没有干完的工作拿到家里去干;理解了为什么身为蓝领的车间主任辛茜亚女士,可以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假期后上班的前一天,提前开车到工厂去巡视一番?9月18日的生日晚会上,看着跳成一团的海尔人,一位海尔员工对我说:“在美国,白领和蓝领是不在一起跳舞的,也不在一桌吃饭的……”疯狂的音乐中,不会跳舞的我安静地坐在一边,小叉子举着哈密瓜,想———

  一个企业的文化,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渗透力、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生命力,当今社会,说到家,是看这种文化所创造的业绩。业绩,是检验一种企业文化的唯一标准!因为企业文化决不是企业的摆设。那么,一种创造了86%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企业文化,有什么理由不被我们这个经济社会所接受?

  海尔最大的竞争力,有人说是东有人说是西,要我说,是张瑞敏所能达到的很少有哪位国内企业老总所能企及的文化层次和哲学境界———看得见的海尔,摸不着的张瑞敏!这不是说张瑞敏先天聪明,而是张瑞敏后天好学。海尔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张瑞敏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他的不断进步的思想转化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并留存下来。什么设备、厂房、资金、技术、人才,一切有形的东西,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在你们来到中国培训的时候,你们的首席执行官正在你们美国的工厂视察。假如张瑞敏现在从天而降,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是记者在青岛向10位美国人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

  ———“海尔可以在别的国家建厂,但最终选择了美国,这对美国是一种荣幸。”检测员玛丽女士说。

  ———“海尔在美国可以选择别的城市,但最终选择了我们那个城市。我很高兴。”检测班长丹尼先生说。

  ———“我很高兴进入这个公司。我愿与这个公司一起成长。”包装工凯文说。

  凯文今年27岁,笑起来腼腆得像个姑娘,黑脸上的一副白牙,特别显眼……

  海尔的“两个小孩”国人皆知。张瑞敏曾对到访的德国总理科尔说:“这两个小孩,黄的是中国小孩,白的是德国小孩,表示海尔是中德合作的结晶。”

  那天在青岛,我突发奇想:如今,海尔的“两个小孩”,该改为三个了吧?-文/本报记者陈玉明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海尔:百万台定制冰箱的背后 (2000/09/27 10:17)
海尔执行总裁称:有价值的产品不用打价格战 (2000/09/23 17:20)
海尔牵手微软 技术合作全面展开 (2000/09/22 14:51)
据传:青岛海尔全年利润将达7亿 (2000/09/19 08:47)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招聘网站
《音像世界》第9期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争议另类少年作家韩寒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财经频道意见箱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