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又至,人们不免想到“五一”的种种尴尬。本报特邀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张国伍、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李飞、北京春天商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铁铮、北京世纪宝鼎旅游文化艺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索谦、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郭东杰[微博]、台湾饭店总经理王英洁就“如何搞好十一假日经济”进行了研讨,感悟了部分“五一”的缺憾,并引 为“十一”之戒。
“五一之堑”之一:不该关门偏关门
5月1日晚22∶00,新东安商场的大门外,顾客央求工作人员“就让我们再逛逛吧”,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地说,“已经到了关门的时间了”。这种情况还在燕莎、双安、蓝岛等商场出现。而西单赛特则着实独领了一次“风骚”,开办了“夜卖场”,结果独自吃了一次“夜宵”。
“十一之智”之一:该延时时就延时
“十一”的商场都学精了,中心商业区将会全部实现橱窗和底楼通宵透亮,大部分商场延长了两三个小时营业时间。而赛特则继续带头大搞“夜卖场”,而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五一之堑”之二:该打折时不打折
“五一”期间,北京的大部分商场打起了“打折战”,从八折、六折到半价,该挣的钱都“折”了,假日过后,北京人都回来了,商场打折也结束了,而北京人不见“打折”不掏钱,商场里外没赚着。
“十一之智”之二:该打折时才打折
北京的大商场都已经透露,“十一”期间虽然还会打折促销,但是“跳水”力度绝对会小于“五一”。专家认为,“十一”之前最有人气的商品当属旅游用品,而“十一”期间,外地游客多希望买到有北京特色的各种商品,这些商品的卖点在于特色和质量,而不在于价格。
“五一之堑”之三:想买的东西买不着
“五一”来北京的外地游客一下子给北京带来了17个亿,平均算下来每个人用于消费的数额达到400元以上,然而其中用于购物的仅仅100元,很多游客都是穿着一件毫无特色的“我登上了长城”T恤遗憾地离开了北京,逛遍北京商场,找不到什么“北京特色”商品。
“十一之智”之三:想买特色有地找
百货大楼、燕莎等“十一”前就举办了旅游商品展,重点推出了有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盛锡福、瑞蚨祥、吴裕泰等老字号还要开发自身旅游资源,搞“老字号游”。
专家建议:旅游是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商品则是旅游的重头戏,游客们最需要的是有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同时专家也认为,虽然“十一”对旅游商品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但是旅游纪念品的特色依然不够突出,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解决。(本报实习记者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