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观点分析 > 行业新闻 > 正文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石油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9月21日 11:45 北京青年报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至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2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至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去年11月至今,国内成品油市场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为剧烈的变动。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成品油价格已上调了6次,9月19日零时,全国成品油价又进行了第7次上调。而这几次油价的调整都是受自去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部长会议达成限产保价协议而引起的,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3倍以上,创下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纪录,国际市场油价创9年来的新高。

  石油价格飙升原因多元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王巍副研究员谈到这次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不下的原因是相对多元化的,它更充分地表现了石油与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的连带关系。1996-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导致国际石油市场需求量下降,1998年石油价格降至海湾战争后最低点10美元一桶,产油国利益严重受损,迫使欧佩克于1999年作出限产决定,以抬高油价。而欧美经济则在此前尽享低油价之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而欧元区也不受币值疲软的影响,保持其经济的欣欣向荣,显然也有石油价格低的功劳,因为高福利国家的燃油税可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欧佩克的限产决定和亚洲经济奇迹般的迅速复苏,则随即导致了本轮油价的持续飙升,以致出现石油危机以及随即而来的国际惊慌。所以近日欧盟国家发生的此起彼伏的抵抗油价上涨运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石油价格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一块烫手的山芋,牵动着每一方敏感的神经。石油生产国在增产问题上小心谨慎,深怕引发新一轮投资热,随即再如以往落入降价的泥潭;石油消费大国面对已经受到的威胁和即将到来的冬季用油高峰,除了拼命向产油国施压增产,并不敢轻举妄动;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可能是潜在的高油价的最大利益受损者而忧心忡忡;石油跨国集团的兼并和国际垄断,国际炒家的油市则为油价波动增加了更为不可测的变量。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石油终究是一次性、非再生资源。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石油产品消耗量绝对值的持续上升,人们对地球上石油资源消耗殆尽的恐惧也日益加强。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石油产品的供需状况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范畴,而成为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经济动荡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价格波动是供求关系调整的必然结果

  北京大学经济中心的徐滇庆教授在此谈到,应该说这次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是意料中的事。欧佩克成员国限产保价是这次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欧佩克压低产量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扭转了供求关系,由供过于求变成了供不应求。随之,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而价格的不断上涨必然诱惑很多国家增加原油的出口量。首当其冲的就是俄罗斯,它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是一个产油大国。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状况不太好,它又不是欧佩克成员,因此当它看到油价上涨时,必然会增加产量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虽然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65%,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无足轻重,在俄罗斯的带头下,非欧佩克成员国,例如荷兰、丹麦等必然会响应。结果,欧佩克成员国限制产量的后果是让肥水流进了别人田里。欧佩克必定不会让这种状态维持太久。从长期来看,它的价格必然会随其消耗而逐渐上升,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11个成员国的代表于9月10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商讨增产压价平抑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原油价格。结果达成协议,同意从10月1日起每日增产原油80万桶。那么,仅仅靠增加产量是否能最终解决石油价格上涨的问题?对此徐教授谈到,肯定不会。现在主要的问题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消耗原油的产量在不断增加,而欧佩克的增产是有限的。维持一定程度的短缺,保持一个较高的价格水平对欧佩克国家是有利的,因此他们必然要继续维持、保持垄断。不过石油价格也涨不到哪里去。像俄罗斯这样的非欧佩克国家由于不受配额的限制,它可以趁机多出口石油,从而获得巨额的利润,同时部分抵消了欧佩克成员国减产的效果。这是欧佩克国家所不能容忍的。他们本身拥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只要多生产一些,供求关系就颠倒过来了,这样石油价格又会稳定在一个新的均衡点上。

  而且从长远考虑油价过高也未必是好事,根据市场规则,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因此全球已有许多研究机构在探讨如何开发新的替代品的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加大了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的开发力度,以尽快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如今,中国的税收政策已经在向天然气倾斜,天然气增值税率为13%,低于原油4个百分点。

  最后,徐教授谈到,这次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对供求关系调整的必然结果,而这对整个经济的促进发展未必是一件坏事,它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过去发生了,将来仍会发生。从整体来看,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必然会刺激供给方面,使产量增加,这样就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油价的上涨对世界经济是有一些负面影响的。首先,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经历了1997-1998年的金融动荡之后,除少数地区外,去年大多数国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缓解,但也与石油低廉而稳定的价格有关。二战后的历史经验证明,石油价格暴涨是世界性经济衰退的重要因素。其次,它会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油价上涨一方面使石油消费国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另一方面使其国内产品成本上升,这些都会造成物价上涨。据经合组织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使世界通货膨胀率上升半个百分点,使经济增长率降低1/4百分点。由于这次油价上升,发达国家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从一年前的1.l%增长将近一倍,达到2%。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生产国和消费国早日达成共识,取得“双赢”的结果。

  面对飘忽不定的油价开源节流应同时并举

  而在谈到这次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亚洲以及中国的影响时,徐教授指出,就亚洲整体而言,它的石油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主要分布在西亚,如沙特、科威特等地,东亚则相对贫油,如中国、日本、韩国。因此,油价的波动对两地区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我国,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逐年增加,出口逐年减少,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变化,我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石油生产却一直增长缓慢。1999年尽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我国原油进口量仍比1998年同期增加,出口则大幅下降。面对国际市场飘忽不定的油价,我国基本的对策应是开源节流同时并举。首先是要对国内的石油资源采取谨慎的发展的态度。其次要大力开发油气资源。最近发现的东海盆地油气田,位于我国东海盆地的中部,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000亿立方米,一期工程完成后,可达到年产100亿立方米,并稳产20年的目标。第三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各主要工业国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其中包括加紧科研和开发工作,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今后我国应改变单纯依赖耗费石油等资源发展经济的传统战略,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研究和开发新能源的投资,不断采用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石油等资源消耗零增长的宏伟目标。(姬源)



所属特殊专题:油价上涨何时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被控说谎石油危机 布莱尔日子不好过 (2000/09/20 09:54)
新闻资料: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 (2000/09/14 02:49)
欧佩克主席发出警告:石油危机幽灵再现(附图) (2000/09/13 12:34)
全球石油生产已近极限 石油危机一触即发 (2000/09/13 08:09)
Kellner专栏:能源利用率提高 石油危机不会重现 (2000/09/08 20:15)
第四次石油危机? (2000/03/17 11:40)
 新浪推荐
奥运专题:陶璐娜为中国射落首金
奥运专题:中美女足大战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星光无限俱乐部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争议另类少年作家韩寒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财经频道意见箱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