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然而德国大众驻京办事处的人却忙做一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自万里之外的德国,而“灾情”最为严重的却是中国。除德国大众驻京办事处,一南一北的长春和上海也难以幸免。
9月4日,路透社报道了英国《金融时报》对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埃里希-施米特的访谈,施米特称“当中国加入WTO之际,就是我们轿车的质量、服务、分销所有一切与国际接轨之时。”在谈到对大众在华的两个整车合资企业中的中方股份的收购时,施米特称,“在WTO条例规定下,这种收购一变得可操作时,(大众)就会明确无误地找(中方)合作者商谈(合资企业)股权转让的优先权”。但同时又称“此事在‘十五’期间还行不通,我们需要在工厂(指合资企业)内有拍板的特权”。
这条消息旋即在世界汽车界掀起轩然大波,炒得最凶的是德国的媒体,各大媒体均以大众公司要“控股”、“收购”中国两个合资企业等字眼报道此事。这条消息迅速传到了中国。上海一家英文报纸看到了这方面的报道,随即和上海大众联系,上海大众予以坚决否认。上周末,一家全国性的报刊和另一家汽车专业媒体在显著位置摘发了这方面的报道。
事情发生后,大众公司德国总部旋即对此事做出反应,和《金融时报》交涉,指责《金融时报》断章取义,发表不实报道。德国大众称,在《金融时报》对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埃里特-施米特的例行采访中,问及中国加入WTO后,大众是不是要“收购”、“控购”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两个合资企业。施米特回答说,由于以下原因,这个问题我们不予考虑:一、在目前条件下,我们与中方的精诚合作在近几年中卓有成效。二、(中国的)法规已经非常明确,不允许汽车合资企业被外方控股。三、万一有关法规被修改,我们会与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协商,但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我们没有看到这一可能性。
英国《金融时报》的不实报道在欧洲不过是热闹一阵,然而在中国却使大众公司陷入十分尴尬的局面。首先会影响一汽、二汽两家合作伙伴的关系,与政府关系也会陷入被动。大众驻京办事处迅速展开危机公关,首席代表张绥新博士向一汽、上汽两家合作伙伴解释此事的前因后果;在中秋节前夜,大众公司紧急召集首都主要媒体,借中秋节赏月之际,说明真相。一场由不实报道引起的混乱,就这样被消于无形之中。文/孔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