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国内成品油价格面临第N次变动(附图)

2000年09月11日 08:12  北京青年报 
src="http://i2.sinaimg.cn/cj/2000-09-11/31-1-11329_11.jpg"

  还没等到中国“入世”那一天,北京一家公司的季先生已经开始为自己的那辆“切诺基”后悔了。“原先买车时油价便宜,现在油价涨得这么厉害,我开着这车,每个月光油钱就比人家高出一倍,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悔”,季先生望着自己那辆“油老虎”,几乎有些恼怒:“薪水没见涨,可油价却飕飕地涨个不停,实在让人看着心慌。”

  说这话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刚刚在10个月内经历了第6次上涨。8月17日,国家计委负责人称,由于国家市场石油价格波动,国家决定再次将汽油出厂价由每吨3135元调整到3240元,柴油出厂价由每吨3760元调整为3779元。从去年11月至今,成品油价变动异常剧烈。

  法国:柴油价格涨了59%

  季先生的愤怒并不是属于个人的。在欧洲个人主义的大本营法国,卡车司机把2000辆卡车停放在各地的炼油厂大门口,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愤怒。在愤怒的卡车司机面前,法国政府作出了让步,决定把现行的燃油税削减15%。然而风暴并未停息,三天之后,法国的农场工人开着拖拉机驶上公路,试图截断通往英法海底隧道的公路,甚至连巴黎与法国东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之间的铁路也被怒吼的拖拉机切断。

  但仅仅是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由于通往炼油厂的道路被堵死,法国国内的燃油供应反而进一步出现严重短缺。在闹得最凶的地区,据说汽油已开始定量供应,警察们被打发到了加油站,他们有权决定哪些车可以加油,而哪些车可以再等一等。法国工人阶级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愤怒,因为仅仅是一年半工夫,法国的柴油价格就涨了59%,而燃油开支一向占到卡车司机们运输成本的四分之一。

  油价上涨永远是牵动人心的话题,法国人的愤怒情绪正像瘟疫一样四处传播。在意大利,群情激愤的卡车司机们也跃跃欲试,害得交通部长被迫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和代表们谈判。

  美国:不排除动用战略储备石油

  和欧洲人比起来,美国人其实没有太多的理由感到愤怒。但是当油价涨到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点时,一贯大手大脚地使油的美国人还是有些惶惶不安。

  美国人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在所有发达国家里,美国政府从每桶原油上只抽14美元的税,而英国的税费却高达96美元,美国的油价一直是最低的。即便是在“石油危机”冲击后的1975年,一加仑汽油在美国的售价也不过60美分,直到两年前,价格才慢慢涨到了80美分。相对于美国人每月平均三四千美元的收入而言,这个价格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尽管美国有很多油井已干枯,再也抽不出一滴石油,两亿多美国人依然以每年燃烧8亿多吨石油的速度在公路上飞驰。

  美国人当然也很清楚,一旦把自己的生活置于飞驰的车轮之上,石油就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一位美国记者曾经警告过自己的同胞:“除非我们正视这一点,并运用我们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把石油置于我们的控制之下。否则,美国人就无法控制生活的费用。”事实上,美国人已经竭尽所能地这么做了,除了10年前诉诸战争手段打了一场海湾战争外,美国人一直在向欧佩克成员国施加压力,试图说服阿拉伯酋长们增产石油。

  油价上涨给美国政府带来的难题是显而易见的。克林顿一方面决定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1.75亿美元补助,同时要求国会新增6亿美元紧急补助款,另一方面也表示将不排除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抑制油价。美国目前据说尚有5.69亿桶战略储备,根据1976年通过的法律,只有当石油供应出现严重问题时,政府才能动用这些储备。

  当一加仑汽油价格超过2美元的时候,美国人在这个即将过去的秋天里无疑有些惶恐,但眼前的危机尚未结束,一个家家户户靠燃油取暖的冬天又将来临。现在美国人心中越来越大的疑问是:20多年前的石油危机又重现了吗?

  欧佩克:增产与否尚需斟酌

  早在20多年前,阿拉伯人就已发现,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就可以成功地勒紧西方人脖上的绞索,1973年,当尼克松政府决定不允许阿拉伯国家消灭他们的世仇以色列时,阿拉伯世界同样是愤怒的,他们发誓不让西方人得到一滴石油。几个月后,阿拉伯酋长们的怒火得到了体现:排成长龙的汽车队伍和恐慌的人群让美国政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欧佩克国家掌握着全球石油储量的65%以上,这既是传说中阿里巴巴[微博]的宝藏,也是阿拉伯酋长们与外界对话的有力武器。在这一轮新的石油涨价风潮当中,欧佩克显然不愿给人无事生非的印象。欧佩克秘书长卢科曼称,油价过高并不符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利益,“公正”的油价应该是每桶25美元或稍高一点,他驳斥了油价过高应由欧佩克负责的说法,理由是发达国家从每公升汽油中获得的收入相当于欧佩克国家的3倍,目前油价上涨主要是成品油库存过低造成的。

  的确,全球的油价早已不能简单地用供求关系来解释,因为欧佩克从今年7月1日起已增加石油日产量70万桶,但石油价格不降反升,由当时的每桶29美元上涨到9月6日的32.8美元,创下10年来的最高纪录,这当中不能不考虑投机的因素。

  其实欧佩克也很清楚,每桶30美元几乎就是全球经济的生死线,如果油价继续高涨下去,阿拉伯国家也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反击,大多数人都乐观地相信,在欧佩克于9月10日举行的秋季部长级会议上,增产石油势在必行。

  中国:10个月内6次调价

  从去年11月至今,国内成品油市场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为剧烈的变动。在仅仅10个月的时间里,成品油价格已上调了6次。

  调价的一个前提是,我国从1993年起就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1999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超过4000万吨,占国内原油消费量的1/5。全球油市一打喷嚏,国内自然就感冒。而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脚踩油门前进当成了生活方式。

  国家计委对油价连续上调的解释是:“1998年,国家改革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汽油和柴油实行国家指导价,由国家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换句话说,中国油价开始跟国际市场接轨,没有人再大包大揽,承担其中的差价。

  很显然,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低价的石油供应已成为历史。在经济全球化的浓重背景下,国家不再有可能给予企业或个人太多的庇护空间。而一个具有暗示性的动作是,国家税务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10月底完成加油站税控装置的安装工作,拟议中的燃油税税率据说在40%到50%之间。一旦正式开征,国内油价将面临第N次变动。(文/本报记者汤正宇 图/老百姓)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确定将击落进入钓鱼岛无人机 中方回应
  • 体育NBA-霍华德15+17火箭4连胜 视频
  • 娱乐传崔永元正式离职央视 李咏:我也听说了
  • 财经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 科技智能家居:一个广阔的硬件创新市场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高岗为何绝望自杀
  • 教育内地生香港死亡遭污蔑被骂蝗虫 国考报名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
  • 陈虎:央企副总年薪千万依据何在
  • 赵伟:上海自贸区比当年深圳特区难做
  • 钟炬:南沙新区有望成为改革排头兵
  • 马光远:诺奖得主希勒不懂中国房价?
  • 张庭宾:中国楼市泡沫最晚2015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