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9月05日 08:09 中国经营报
在国内注册香港上市的国企股(简称H股)公司在攀上1997年的高峰后,几乎一直是一蹶不振。据统计,1998年至今,只有7家H股公司成功在港上市,更没有一家公司通过二级市场集资。事实上业已丧失融资功能的H股公司似乎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不少H股公司开始眼光向内,准备到国内热火朝天的A股市场来分一杯羹。 7月,华能国际收购在美国上市的山东华能,又引起了投资者对H股公司的一阵短暂的热情,H股指数升幅一度领先恒指17%。但市场人士对这种热潮能否持久非常怀疑,因为制约H股公司的结构性因素并无明显改变。 H股为何融资难? 据悉,一些H股公司提出发行A股,还有公司考虑进行重组,中银国际研究部在一份H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H股公司缺乏对投资者足够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受制于自身先天不足。H股公司多为传统产业,其中半数从事石油化工,加上运输、电力和基建等类,更是超过了80%,这种产业构成和力捧科技、电讯和互联网股票的市场情绪几乎是背道而驰,再加上国内持续通缩使这些公司业绩大幅滑坡,就更难以吸引到投资者了。国家对H股公司监管较注册于境外上市于香港的红筹公司更为严格,无意中也给前者展开后续融资设置了一道难以跨越的体制障碍:它们的融资决策往往要经过冗长繁复的审批过程,透明度不高,以致常常坐失良机,这使市场对它们的接受程度也相应大为降低,估值也较低;而红筹配股只需董事会批准即可,只要不超过20%,一般可在数小时之内完成,因此配股和注资极为频繁,比如中国移动去年就集资135亿港元收购母公司业务,上海实业也在上市后三次发行新股并注入母公司资产,集资超过90亿港元。相比之下H股公司的配股与注资可谓寥寥无几,这实际上是划地为牢,自我限制住了其发展空间,企业的经营业绩就更难以得到提升了。此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评价已经从过去一味为宏观经济走势所左右转变为对个别公司业绩、管理和发展前景的关注,这种变化对那些经营质素不太高的H股公司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值得关注的是,有相当多的H股公司已经没有分析员再关注,剩下的企业即使能够获得分析员的垂青,但也远远不及其他上市公司,据统计,每家H股公司平均有4.8家投资银行的分析员发表研究报告,而恒指成分股则有14.1家。在香港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上,没有分析员的分析和推荐,这些公司的股票就难以得到投资者认同的。 如何搞活H股市场? H股公司大多为国家控股,境外投资者最担心的就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要从根本上打消投资者的疑虑,中银国际敦促H股公司必须尽快改革公司的治理结构:聘请外部独立董事、加强审计和薪酬委员会的作用,通过管理方面透明度的提高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让管理层持股,可以使投资者相信管理层有足够的动力搞好企业;而引入国际策略投资者则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并改善市场形象。在这方面,最近上市的中国石油和红筹公司联想集团就做得非常成功:中国石油聘请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香港总商会主席董建成、意大利石化集团前董事长弗兰克-伯那贝为独立董事,并引入英国石油、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等为策略股东,上市至今一直表现良好;联想集团在向母公司收购北京联想和配股集资后,通过和英特尔、微软合作、和盈动合组策略联盟,一年以来股价升幅累积已达22倍。 中银国际的建议还包括:H股公司要多和分析员接触、邀请他们访问公司,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并把这些通过研究报告等形式传达给投资者;国内有关方面应放宽和简化对H股注资、配股、股份回购、公司购并等方面的审批,尽量放手,以增强公司在资本市场运作的灵活性;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H股公司的结构,引进电讯、媒体、科技和金融等行业的国企到港上市,同时还应鼓励国企发展新经济;国家还可借鉴香港盈富基金的模式鼓励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减持国有股和法人股;此外,国家还可以考虑通过QFII方式有控制地对境外投资者开放内地市场,以刺激增加投资中国股票的比重,间接推动H股市场的回升。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