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发股份:中期亏损是年报亏损的预警吗?

2000年08月16日 13:39  158海融证券网 

  股票代码:600893 股票简称:吉发股份

  公司前10名股东的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持股数量(股)

  ①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86978430

  ②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直属支行6284740

  ③上海市原材料开发投资公司4006310

  ④深圳市清水河实业公司3927660

  ⑤吉林省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142370

  ⑥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2357080

  ⑦吉林省白河林业局1570580

  ⑧惠州市金山实业总公司1276550

  ⑨惠州金吉工贸公司1276550

  ⑩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多种经营公司1178540

  注:前10名股东均为非流通募集法人股,(其中,前五名为发起人股份;又,第一大股东股份占发起、募集法人股的72.7%)报告期内持股数量未变;

  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所持7188.3万股股权在中国光大银行[微博]长春分行质押,质押金额为690万美元。

  第六大股东系原股东吉林省松工河林业局因故更名后的新企业名称。

  说明:1999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中,扣除的项目为股权转让收入,涉及金额为11662000.00元。(注:从1999年末和2000年中期的现金流量表看,此项股权转让收入没有现金流入)

  一、公司简介

  公司是1993年3月经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吉林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由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吉林省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市原材料开发投资公司、深圳市清水河实业公司和吉林省证券公司联合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5月28日在长春市登记注册。4400万流通股于1996年4月8日上市,当时总股本为167468万股。1997年、1998年送配后,总股本扩张至23491万股。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为控股大股东,控73%的法人股。

  公司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体,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业,充分利用吉林省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创汇的农业经济。

  公司主要业务是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主要从事玉米深加工及其配套的包装制品仓储、运输、销售、贸易等。系列产品有玉米淀粉、变性淀粉、蛋白粉、纤维饲料、精制玉米油、淀粉糖、麦芽糊精、乳制品等。

  上市初期,公司玉米深加工能力为20万吨,生产淀粉12万吨,截止九九年中期,公司年加工玉米的能力已达到65万吨,是全国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具有单线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线,生产全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公司玉米加工质量体系于1996年通过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质量保证中心(QAC)和法国国际质量认证有限公司(BVQI)依据ISO 9002:1994标准的认证,同时取得了QAC、BVQI和中国出口商品质量认证工作委员会的三个认证证书;公司玉米加工区内有三条铁路专用线,火车可以直达全国各地,在营口鲅鱼圈港内设有10000平方米的周转仓库和办事处,公司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国内十几个城市均设有办事处和服务机构,并且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部分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等建立了贸易关系。

  此外,公司在长春、深圳、大连设有三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年均开发房地产项目4万平方米左右,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0%左右。

  二、行业背景

  玉米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农业作物,果实利用律高达99%。玉米的主要加工产品淀粉,其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从国际对玉米、淀粉的深度开发看,目前,已在抗生素医药、糖类、油脂类、工业造纸和纺织产品有应用开发和生产。目前淀粉下游最大附加值的开发是淀粉合成人工胰岛素。

  玉米深加工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和倾科的农业基础项目,从目前和长远看,国家抓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对农副产品深加工扶持政策不会变。

  我国是玉米主产国之一,吉林省又是我国玉米主产省份,也是世界著名的两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年均产玉米1300-1400万吨,其中商品量为800-900万吨。吉林省委、省政府为把吉林省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4年初就决定将玉米深加工业作为吉林省新兴的支柱产业,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把玉米深加工业建设成为继汽车、化工之后吉林省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上市依始,吉林省委、省政府已责成公司和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组织实施“百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该工程列为吉林省重点工程。其中,公司控股的黄龙公司技术改造扩建项目是“百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的龙头项目。公司生产采用的主要原料是吉林省当地种植的玉米,目前公司形成的玉米加工能力不足当地产量的1/10。故此,原材料供应充裕。

  但是,由于玉米深加工产品比卖原料可增加附加值2--100倍,且玉米深加工产品的用途广泛,因此,不但玉米产区新建深加工项目,而且,南方非玉米原料产区也新建同类项目,所以行业竞争激烈。

  三、2000年公司经营情况概述

  2000年上半年受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影响,公司主业发展受阻,主导产品淀粉的销售价格继续较大幅度的下滑,尽管原料玉米的平均采购价格有一定的下调,产品产量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使产品的单位成本略有下降,但成本下降的幅度远不及价格下调的幅度,仍然对利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淀粉价格下调的影响,其下游产品糊精的市场价格也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调,严重影响了公司的主业效益,特别是公司骨干企业-黄龙公司93年建成投产后首次出现了亏损。

  公司辅助产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上半年也面临青黄不接的情形,以往开发的项目多数已售完,后续项目尚处在未完工或正在打地基阶段,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及利润都有所下降。

  此外,从九九年末开始,新的会计政策要求企业进行四项准备的计提,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抵减一部分利润。上述因素的影响,虽然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77.3%为4.77亿元,但利润体现-2904万元。

  公司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没有开展新的投资项目。没有2000年中期的详细投资统计资料,当期投资收益显示为0。1999年报表摘要显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累计减值2889万元,占原始投资额的20.5%。其中对全额控股的长春吉发百乐饮料公司的原始400万元投资已累计减值为0;对深圳海王同爱制药公司的3320万元原始投资已累计减值为1571万元。

  从经营指标分析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基本维持在原水准上,较98、99两年略有下降。但是由于各项费用提升较多:2000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近99年全年的67.5%;管理费用为99年全年的76%;财务费用达到86%。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逐年连续滑坡,每股收益有两年来徘徊在正负临界状态。2000年上半年报出亏损。

  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公司97年增资配股5024.04万股,募集资金净额约34460万元,分别用于吉林吉发生化工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甘油项目,分别建设60000(折干)液体葡萄糖项目、6000吨工业普通级甘油项目、4000吨工业优级甘油项目、吉发长春淀粉糖厂1.4万吨果糖和一期0.6万吨糖果项目、吉发股份公司年产1万吨高科技玉米膨化产品项目。实际上,公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原有项目的深加工。显然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研制和生产在目前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下,难以寻求大规模的资金支持。

  四、公司财务状况

  公司近二年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5%--56%左右,流动比率控制在150%以内。作为上市公司,其举债融资比例较高,财务成本负担稍重。

  根据调研谈话分析和判断,公司暂时没有离开主业的打算。则玉米的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的资金环节形成目前的瓶颈。依目前公司财务经营状况来看,公司已经丧失了配股资格;公司几项条件也难以划入“公募增发”范围:比如,流通公众股的占比高于25%;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银行同期收益水平等。公司自身的现金流量近二年连续下滑,且下滑幅度较深,公司自身缺乏深度研发和生产的后续资金。

  五、形势与问题分析

  1、吉林省玉米行业生产和加工是地域和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上所述,“吉发股份”作为吉林省农业经济的龙头,主业的偏离或转化不会是企业、甚至市场所能决策的;它是国家产业政策和吉林省支柱经济的决策产物。“吉发股份”继续主业发展是必然趋势。

  2、玉米加工行业竞争激烈,主要下游产品----淀粉市场相对饱和。公司除了具有玉米生产加工能力优势外,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玉米加工应用的高科技研发和生产。挂靠公司的淀粉协会研发力量有限。新成立的玉米研发中心,其科研水平还有待评价;其应用转化机制还有待发掘。目前的状况是:公司产品科技含量低,即使扩大销售,收益也难以大幅增长;同时,由于科技含量低,原材料----玉米供应充分,行业壁垒机制发挥有限,新的竞争者容易进入甚至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替代。目前竞争对手集中在本省和另一玉米主产区----山东。

  3、从当前状态来看,公司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环节。如前所述,募股资金和配股资金主要用于了生产加工规模的扩张。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转换缺乏后续资金支持。公司每股现金流的下滑、公司配股资格的丧失、“公募增发”可行性不高、以及大股东资本和资源实力欠佳,特别是从依靠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解救一时之急,从没有切实的现金流入这一角度来看,今后资金渠道似乎应集中在战略投资的引进或外部优质资产置换上。

  4、公司主要高层管理人员任职与控股公司和大股东仍有交叉任职现象,资金相互占用由来已久,公司甚至提高了股东欠款的坏帐比例,从侧面反映了清欠的难度。交叉任职造成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公司的原班经营人马已经另起炉灶,形成了生产加工能力20万吨本省竞争对手。

  六、投资操作建议

  近二年公司一直处于盈亏边缘,2000年公司中报亏损,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给了市场一种“重组”的想象空间。但是,第一,由于公司主营业务的特殊性质和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主业外的重组难度较大;第二,主业内的重组大大缩小了投资人的范围,难度也难以减轻;第三,大股东实力有限,难以组织有成效的、能为公司后续发展带来资金或效益的资源或经营项目。

  由于公司本身缺乏短期见效的项目,主营业务所需原材料又形成了新一轮的上升事态,公司中期的亏损可能就是年报亏损的预警。在短期内,公司产品的市场应该是公众投资关注的焦点;在长期内,由于股权相对集中,外部战略投资人的兴致、大股东的融资及资产整和能力和股权出让意愿是投资关注的焦点。(华夏证券研究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确定将击落进入钓鱼岛无人机 中方回应
  • 体育NBA-霍华德15+17火箭4连胜 视频
  • 娱乐传崔永元正式离职央视 李咏:我也听说了
  • 财经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 科技智能家居:一个广阔的硬件创新市场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高岗为何绝望自杀
  • 教育内地生香港死亡遭污蔑被骂蝗虫 国考报名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
  • 陈虎:央企副总年薪千万依据何在
  • 赵伟:上海自贸区比当年深圳特区难做
  • 钟炬:南沙新区有望成为改革排头兵
  • 马光远:诺奖得主希勒不懂中国房价?
  • 张庭宾:中国楼市泡沫最晚2015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