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池又一次成了众多传媒关注的焦点,但这一次使秦池极为尴尬的境况通过传媒暴露无遗。
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差不多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已经因债务而被法院查封或银行抵押,数千万白酒堆在仓库卖不出去,就连这些卖不出去的白酒也有一部分被查封。所有的人都可以明白,这样的局面对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引起这种隐私曝光的只是一笔只有300多万的债务纠纷,而这种事是发生在曾一把掷出32亿广告费的企业身上。
滚滚东逝水,淘尽多少英雄。涛涛市场之浪,让秦池标王霸业梦成空。
检讨秦池成败得失似乎已成了时尚,此时再对秦池指手划脚似有媚俗之嫌,但在秦池商标难保的今天,秦池的忽兴忽衰又一次值得我们来一番细细的咀嚼。
长期无节制地重复建设,到1995年全国已有37000家酒厂制造了约700万吨白酒,一轮残酷的市场大战即将来临。秦池如果按常规发展,恐连生存都成问题,在此情势下,秦池勇夺标王,的确不能说不是一种较好的战略选择。
秦池赢了。1996年,销售增长500%,利税增长600%,钵满盆满啊,革命老区的人哪见过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
今天谁都知道1997年秦池再夺标王是个弥天大错。上年得来的银子本该用在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品牌维护的刀刃上,但农民起义式的激情终于引导秦池走上了一条冒更大风险的路。结果秦池未成功也未成仁。
买方市场的形成,生产的严重过剩,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消费者消费意识的改变,等等,所有这些,几乎都没有放在秦池的眼里,这种反市场的行为可以说使秦池赌博式的成功转眼化为泡影。
品牌的建立极难,而建成之后的维护更难,决非一朝一夕或只凭野蛮的广告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现在观察秦池极为混乱、粗放的品牌内涵,我们恐怕只能惊诧于秦池人的胆量。
直到今天,秦池都没形成得力的公关组织,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得出秦池人对媒体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扬信"的水平上。这被前厂长王卓胜先生总结为"秦池的一个失误在于与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打交道不够成熟"。
在更深的层面上,秦池的组织架构仍然是原始的,企业良好的激励机制仍然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员工持股、MBO……单调的产权结构使秦池有着所有国企都有的通病,一个都没有少,这是秦池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尽管改变这种状况秦池也无能为力。
秦池的辉煌已经是昨天的一个梦想,今天,秦池人是否还有资格持有自己的商标都还是变数。今天的秦池人使我感动的倒是风雨中苦苦支撑的悲壮情怀。
不论怎么说,秦池的教训已变成了全社会共同的财富,而不仅为秦池人所独有。对今天的经理人来说,秦池已是前车之鉴,如果你不以秦池为鉴,你也许就会变成后车的前车!(本报记者李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