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27日 13:01 中国经济时报
前不久的彩电“跳水”行动中,家电企业有关人士建议我关注一下“南京现象”与“国美现象”。因为最近的彩电价格战的主流一个来自南京,一个便来自在北京、天津、上海都开有销售公司的国美。 之所以能称之为“现象”,在于其广泛性与突出性。南京这个地方,按一位企业人士的话说,素来就有价格战的渊源。据说在南京一元钱几乎可以买遍报摊上的当地报纸,南京的“报战”在去年也曾轰动一时。而国美在北京能够迅速发展乃至向外扩张,其秘密武器就是低价格。从这几次彩电降价引起的反应来看,价格左右消费者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太大了,而且大得有些出乎人的意料。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国已转入买方市场”这句话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实际上也是这样。虽然表面上国内市场已具有了买方市场的特征,但从消费者而言,这仅仅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市场已经入了买方市场,一部分商品市场只是具有买方市场的一部分特征。 区区的几百元钱就能让消费者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是买方市场会有的现象吗?小到一份报纸的几角钱都是这样。作为买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者不够理性,就是价格大战能存在下去的内在条件。 一方面,我们需要价格战,垄断会使竞争消亡,竞争消亡的结果是买方不得不以卖方所定的价格购进物品,而卖方(包括生产方)则有相当大的利润,有些行业虽然没有垄断现象,但是行业内整体的高利润也同垄断的结果一样,这样突然而起的价格战,有足够的降价空间,越来越低的杀价主观上是厂家或商家竞争,客观上消费者得到了好处,价格当然是不会马上再回升了,所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比较缓和,不会非常盲目地跟风,从1996年到去年的彩电价格战及今年空调价格战大都是这样。 这是在一定利润基础上的价格战。如果价格战打得无利润甚至价格低于成本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这就是今年南京与北京国美出现的价格大战,在一片“跳水”声中,消费者急了。这种情况与往日价格战不同的是,这个价格是要回复的,等已不能再等,因为报纸上好多专家正在算帐,算出的成本总要比这个售价高出许多。盲目消费便从此中而来,许多人并不真需要一台彩电,但是低价的诱或力太大了,即使有专家撰文警示彩电质量问题也无人理会。 彩电厂家在这两次“跳水”(当然第三次已经开始)中都纷纷表示,这只是商家行为,与厂家无关,但有些“事中”的厂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语气稍有迟疑和暧昧,这也难怪媒体上会出现“厂商合谋”的猜测。 是否“合谋”先不去理它。但这几次“跳水”无疑已将彩电价格降到极致,彩电5年来的价格战总算要走到尽头了,至于空调、影碟机、该降的也都降得差不多了,看来家电价格战的戏快演完了。如果要演下一出(也许现在已经开始了),那戏名就应该叫“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是要亏本的,以亏本为代价也正体现了“恶性”的非正规化,厂家要靠恶性竞争来树牌子,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地砸了牌子;商家要靠恶性竞争来吸引顾客,往往也只能在短短时期内奏效。市场份额是靠正规企业的正规经营行为长期进行而取得的“和”,搞恶性竞争就是揠苗助长。在市场正逐步走向规范、完善的今天,不规范的企业行为已逐渐被淘汰,包括从品牌到价格、质量等一系列方面。 降价在中国成了世纪之交的普遍现象,有报纸称:“看现在还有什么东西没在降价”。南京去年的“报业大战”就是这其中一个特殊例子,1角钱一份的报纸满街飞,甚至有的白送报纸,这是恶性竞争的结果。从理上说,一般报纸,如果单靠发行取得收入,凡是价格定在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都是亏本的,定价高与低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之所以压低报纸售价,那是想赢得更多的读者,争得更多的“眼球”,这样便有了更大的发行量,广告客户才愿意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收益。这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却也关系到报纸的生死存亡,因此能够“打”起来。 价格战的另一个表现是“加量不加价”,虽然套用了一句广告词,但这是一种间接的价格战。一般用在价格对消费者影响不大的商品上,如食品、生活用品等,这在另一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加入了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竞争方式也为恶性竞争埋下了伏笔。因此,明天是否还有价格战消费者心里最明白。(永斌)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