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分析 > 宏观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合资,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24日 13:44 国研网

  部分专家认为,合资不是民族汽车发展的唯一出路,盲目强调合资的重要性会使国产品牌沦为附庸。

  他们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各大轿车企业越来越依赖国际汽车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乃至管理,跨国公司通过控股的方式逐渐掌握了合资公司的经营主导权。合资公司越来越壮大,生产的轿车几乎完全控制了我国的轿车市场。

  首先,目前我国轿车业的竞争已越来越是各跨国公司在我国实现其战略部署的竞争。势均力敌的各跨国公司的投资,更使我国的轿车企业趋向于分散,无法实现国内企业的重组和整合。

  早在80年代,政府就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为了防止国内轿车企业更为散乱,提高轿车生产的国有化水平,政府曾发文予以强调。为了加快汽车工业的发展,政府在90年代后期,加快了外商投资审批的步伐,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于轿车工业,使我国薄弱的汽车工业获得很大的发展,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但另一方面,合资企业在帮助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我国国产化生产的缓慢。

  据了解,出于占领我国市场的战略考虑,外商在我国汽车工业中的投资偏重于整车,对汽车零部件领域则兴趣不大。在合资公司的挤压下,我国很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轿车品牌。

  其次,我国合资轿车企业的规模一般不是很大,产品品种也不是很多,大都生产一两种基本车型。同时,这些企业的产品也不都是世界先进的车型,外商通过知识产权对合资企业的产品开发进行牵制,转让的大多是即将过时的技术与产品,这导致了我国汽车界难以实现科技开发,大多数企业都是在重复生产,更新换代缓慢,使得我国的汽车界不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竞争,只是单纯地在价格上互相比拼。这种情况使我国汽车工业及广大消费者都受到损害。

  目前,业内许多人士都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他们认为,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无力建立强大的科技开发部门,技术上主要依赖国外企业,这不符合我国发展的长远利益。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不具备开发能力就不能算有汽车工业。

  专家认为,当前必须加快企业重组,使汽车企业具有产品开发的能力。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建议,要大力推进强强联合,也就是要把占全国汽车总产量92%以上的行业前十几家企业,尽快重组为少数几大集团,而且重组应尽可能在我国加入世贸之前或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完成,以强强联合来促进和带动轿车的开发、研制和生产,主动参与国际分工。

  部分业内专家认为,缺乏资金是民族汽车工业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国家不可能投资几百亿给汽车产业的情况下,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融资是民族汽车发展的唯一出路。

  专家们分析,80年代,电冰箱重复引进了大量生产线,各种“阿里斯顿”、“利渤海尔”到处都有,当时有人痛心地为国产品牌叫屈,然而经过十年的发展和优胜劣汰,“海尔”、“科龙”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的积累,已经踢开了外国“婆婆”的束缚,并把自己的品牌打入欧美市场,重复建设现象也已偃旗息鼓。汽车与家电虽是两个行业,但家电业正确看待品牌的战略却值得借鉴。

  北京吉普销售经理郗振山说:当前国内品牌没有实力。轿车大部分外形和关键部件脱不开国外的技术,这样的基础距离自主开发还很遥远。即使有了技术,缺乏开发资金也不行,过去轿车企业铺的摊子太大,几十亿甚至近百亿的债务压得企业喘不过来。国外开发一个新的产品要上百亿美元,国内也要几十亿人民币,单靠银行贷款不现实,开放外资进入可以很快解决新产品开发所需的资金。

  专家们还谈到了加拿大的经验,加拿大汽车1999年产量为273万辆,居世界第七位。其发展主要依靠外资,世界主要汽车品牌在加拿大都有生产,而且加拿大自己掌握的汽车开发生产技术也非常高。所以,开放引进外资有3个好处:一是满足就业;二是增加税收;三是容易尽快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开发实力。这样做可以在节省国内资金的前提下,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汽车制造水平的差距,进而在高起点上形成自主开发能力。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财经频道主编信箱
电话:010-62630930--3380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