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买海虹 上海梅林发大财

2000年07月21日 18:33  青海证券 

  看上海梅林2000年中报需要技巧,或许多数投资者第一反应是:上海梅林的2000年中期业绩好得有些过头,去年中期0.04元/股,今年中期已是0.24元/股,增长5倍,而绝大多数利润仍来自非经常性收益,觉得它业绩有水份。

  其实这是个误会,上海梅林2000年中报不是有水份,而是有"隐瞒利润"。

  因为:

  1上海梅林最"火"的是及时在二级市场上买了海虹控股

  (1)2000年初时上海梅林在二级市场上的"短期投资"4449万元,中报里已实现盈利2538万元;

  (2)更"火"的还在后面,6月底二级市场的短期投资虽然仅余3618万元,但该部分投资的市价总额却高达9184万元。

  这不禁让投资者浮想连翩:上海梅林股票做得太出色了,除了2538万元外,难道还有5566万元的"隐瞒利润"?因为从理论上说,"短期投资"中的二级市场股票未抛出便无法计为实际盈利,故该部分市价达9184万元的股票投资极有可能在下半年才"浮出水面"。上半年已兑现的2538万元仅是一小部分股票投资收益。

  虽然公司在"中报正文"中未提及上半年靠哪些股票盈利,但我们知道一定不是靠上海梅林(600073),毕竟"上市公司炒自家股票"是违法的,上海梅林是不会如此这样知法犯法吧。但却有可能是另一家网络龙头股--海虹控股(0503)。

  上海梅林99年报的“短期投资”一项记载:99年公司从二级市场上购入了245万股的海虹控股(0503),成本4449万元,当时该部分市价仅4599万元,当时海虹控股市价仅18.76元,2000年新春伊始,海虹控股便开始暴涨,以ST之身曾创过一口气拉了近20个涨停板的纪录,3月2日股价已是83元。3月份虽然已开始回落,但余威尚存,6月底股价仍有51元。

  这样就不难理解,上海梅林的245万股海虹控股的短期投资何以盈利如此了。

  上海梅林一方面与海虹控股在网上购物方面常有业务往来及股权交易,两家公司的关系异常密切,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抢进大把的海虹控股,真是"双管齐下"、“肥水不入外人田”。

  2梅林网络购物公司25%股权真"值钱"

  有如此火爆的二级市场操作业绩,相比之下,股权转让产生的巨额收益已相形见逊了。上半年梅林利润总额的102%来自投资收益,而9878万元的投资收益70%(7021万元)来自股权转让,30%来自二级市场股票投资。

  上半年股权转让收益7021万元,其中最主要的是梅林正广和网上购物公司25%的股权转让,最主要的受让方仍是海虹控股、中公网,转让价8000万元,帐面成本仅1013万元,收益6986万元。

  3上海梅林"中报摘要"避重就轻

  单看"中报摘要"根本看不清上海梅林的真实面目,它既不说清最主要的利润来源(9878万元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102%)究竟从何而来、更只字不提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投资。

  相反,最多的笔墨却放在"85818网站如何大力拓展业务"上,而该部分电子商务尚在开拓中,正常经营固然销售额已达1亿元,但所产生的"盈利"却不得而知,2000年上半年主营业收入固然高达3.3亿元,但由此所产生的营业利润却不足200万元,从中根本无法看出5倍的利润增长从何而来。

  但看"中报正文"我们终于明白了。

  上海梅林虽然让投资者猜了半天谜语,但还是让人佩服:"二级市场做股票的水平真是太高了"。(黄硕)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网购7日无理由退货将增加限制 运费自付
  • 体育霍华德15+17书豪首发 火箭季前赛4连胜
  • 娱乐传崔永元正式离职央视 李咏:我也听说了
  • 财经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 科技智能家居:一个广阔的硬件创新市场
  • 博客副教授:北京马拉松选手随地撒尿的苦衷
  • 读书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高岗为何绝望自杀
  • 教育内地生香港死亡遭污蔑被骂蝗虫 国考报名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
  • 陈虎:央企副总年薪千万依据何在
  • 赵伟:上海自贸区比当年深圳特区难做
  • 钟炬:南沙新区有望成为改革排头兵
  • 马光远:诺奖得主希勒不懂中国房价?
  • 张庭宾:中国楼市泡沫最晚2015年破灭